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2023-08-01更新 | 1758次组卷 | 132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384次组卷 | 13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2019-01-30更新 | 4649次组卷 | 114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学派主张
儒家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
道家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墨家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法家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
A.强调以民为本B.期望国家统一
C.关注政治秩序D.力主集权政治
2022-11-05更新 | 820次组卷 | 59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致远级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2022-03-25更新 | 840次组卷 | 35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2018-06-01更新 | 5630次组卷 | 11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2019-01-30更新 | 4598次组卷 | 9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2018-11-07更新 | 5032次组卷 | 90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高二5月阶段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2019-06-09更新 | 3626次组卷 | 30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思想趋同愈加明显D.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2023-03-24更新 | 609次组卷 | 7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通辽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