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管仲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主张,反映当时(     
A.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求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社会亟需政治秩序的变革D.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共识
2024-05-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42次组卷 | 3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时期。下列选项中,无法直接反映“大变动”特点的是(       )
A.礼崩乐坏、社会动荡B.百家争鸣、变法图强
C.民族融合、工商食官D.诸侯纷争、社会转型
2023-11-11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4届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为中国历史中一甚大人物。由战国至汉初,人多以孔墨并称”。墨子(     
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提倡节俭
③提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④崇尚“道法自然”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渊源与发轫、开创与奠基、综合与成型、融合与新变、冲突与共融、合流与内化、集成与沉淀、变革与转型等阶段的历史演化,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理念与人文精神。下列思想理念最有可能在“开创与奠基”阶段得到阐述的是(     
A.“和而不同”B.“格物致知”
C.“经世致用”D.“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6 . 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思想家思想主张
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
2022-09-27更新 | 302次组卷 | 5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与以上言论出自同一学派的是
A.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B.尚贤者,政之本也
C.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以上言论出自(  )
A.《韩非子》B.《论语》C.《老子》D.《孟子》
10 .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说:“天子、诸侯国君、民之正长,既以定矣,天子为发政施教曰,‘……上之所是,亦必是之;上之所非,亦必非之’。”该思想家是
A.孔子B.庄子C.韩非D.墨子
2021-09-28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