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主张:“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据此可知该学派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024-05-14更新 | 29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先秦时期有“削木为鐻”(鐻,支撑钟的木制结构)的故事,描述了匠人从“斋以静心”到选材再到完成的制鐻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达到去功利、去智巧、去我的地步,然后才能入山林、观天性,“鐻成,见者惊犹鬼神”。该故事(     
A.反映了佛家的心外无物B.映射了尊法敬天的社会理念
C.体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D.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人本精神
3 .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2023-08-01更新 | 1758次组卷 | 13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 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       
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6 .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墨家的着眼点是“天下人”,道家的着眼点是“每个人”,那么儒家的着眼点就是“掌权人”。以下属于儒家着眼于“掌权人”的观点是(     
A.道法自然B.兼爱、非攻
C.尊贤使能,俊杰在位D.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学派主张
儒家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
道家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墨家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法家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
A.强调以民为本B.期望国家统一
C.关注政治秩序D.力主集权政治
2022-11-05更新 | 820次组卷 | 59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思想主张

思想内涵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重视以人为本

C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A.AB.BC.CD.D
9 . 韩非子的思想适应了中国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发挥了理论指导作用。下列符合韩非子思想的是
①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②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③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④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遵匹夫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4-15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诸子中“子”的称呼,在春秋战国最为流行,孔子,老子,韩非子……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老子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同时崇尚逍遥自由
B.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对现实状况极其不满,主张隆礼重法
C.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D.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