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4 道试题
1 . 孟子认为人性善,主张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韩非认为人性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两者都(     
A.重视社会道德与人伦B.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C.强调社会秩序的稳定D.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古代思想家申不害(前385-前337年)认为,国君要加强对臣下的控制和驾驭,国君是国家的根本,臣下只是工具而已;臣下要尽忠职守,做好分内之事,而对职权外的事要“虽知弗言”,不许逾越权限。这一主张(     
A.奠定了外儒内法的理论基础B.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C.顺应了社会转型时期的需要D.实现了儒法两家思想的合流
2024-01-30更新 | 31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韩非说:“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胖易牧也,夷也。故明主峭其法而严其刑也。”据此可知,韩非子主张(     
A.依法治国B.尊王贱霸C.君主专制D.严刑峻法
2024-01-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战国时期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思想主张思想家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A.儒家思想成为显学B.新兴的士阶层崛起
C.主体意识走向觉醒D.诸子思想趋向融合
5 .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克己复礼。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君主独裁。这反映出,他们都(     
A.努力恢复传统制度B.代表旧贵族的利益
C.奉行以民为本思想D.意图重建政治秩序
6 .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庠序学校”是“明人伦”之所,提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这表明孟子(     
A.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B.崇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C.注重道德伦理的自觉D.力图建立专制统治秩序
2024-01-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礼”的阐释(部分)。据此可知,先秦儒家认为“礼”的主要功用在于(     
     出处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礼记·曲礼》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大略》
A.构建合理有序的社会秩序B.消弭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
C.与法治相辅相成维护统治D.强化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
2024-01-11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仿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时期,商鞅认为:“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荀子认为:“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这些主张(     
A.强调了君主集权的重要意义B.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C.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D.体现了重构社会秩序的愿望
9 . 春秋战国时期,农家代表人物许行提出“君民并耕”之说,要求人人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提出“节葬”的主张,认为葬礼不分贵贱,一律“桐棺三寸”,也不需要守丧。上述主张反映了当时(     
A.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B.重农抑商的不断发展
C.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D.社会思想的融合趋势
10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节用而爱人”“藏富于民”,老子提出“爱国治民”的主张,墨家主张“节用利民”,法家主张“政之所行,在顺民心”。这些主张(   )
A.彰显了诸子思想的融会贯通B.反映了民本思想的主流地位
C.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诉求D.解决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