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1 . 下面是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的部分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反映出先秦时期(       
思想家思想主张
老子提出“以道莅天下……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以道治国,实现“无为而无不为”
荀子主张“仁政”,实现“其耕者乐田,其战士安难,其百姓好法,其卿相调议”
韩非子强调“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A.百家思想的碰撞与融合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
C.士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D.士阶层垄断了思想文化
2024-04-20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61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英才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学者北大著名教授袁行霈、严文明在其著作《中华文明史》里曾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浩浩荡荡。在这五千年里,中国文化出现了三座伟大的高峰,分别是春秋战国、大唐盛世、赵宋之世。可以说,这三个时代是中国文化最灿烂辉煌的时代。西方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他的著作《世界文明史》里说:中国的古代历史上拥有不亚于西方文明的辉煌时代,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时代媲美古希腊文明,伟大的唐朝盛世不逊色于光荣的罗马帝国,繁荣的宋朝媲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任意选取一个时代,以其发展为主题进行论述,题目自拟。(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4-04-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论语·子张》中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如此,技术的体悟之“道”又与先秦儒家人生修行之“道”“合一”,继而引申出“技亦以致其道”。儒家的这一思想(     
A.彰显了人文主义情怀B.助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D.为礼乐制度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时期,墨子多次提到,衣、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喜福厌祸、欲生憎死都是人的共性,墨子认为达到人的欲就是福,达不到就是祸。据此可知,墨子(     
A.承认人的自然属性B.注重社会自由平等
C.维护底层百姓利益D.萌发近代人文精神
2024-01-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树起“学而优则仕”大旗,孟子宜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则坚守兼爱、非攻的立场。这表明他们(     
A.以维护礼乐与王治为己任B.主动顺应社会与时代之变
C.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D.政治立场和主张渐趋一致
7 . 韩非子认为山东六国之所以衰弱,就是因为君主过于放纵臣下之间的互相结党营私,那些群臣朋党往往隐匿正道。追求私利,最终为祸国家。据此可知,韩非子认为朋党政治(     
A.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需要B.是导致山东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C.对于国家朝政有重大影响D.成为士大夫政治博弈的重要砝码
8 . 春秋战国时期,农家代表人物许行提出“君民并耕”之说,要求人人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提出“节葬”的主张,认为葬礼不分贵贱,一律“桐棺三寸”,也不需要守丧。上述主张反映了当时(     
A.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B.重农抑商的不断发展
C.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D.社会思想的融合趋势
9 . 商鞅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戎旧习俗,“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强调“男女之别”。韩非指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两者的言论表明(       
A.儒法两派趋于合流B.法家思想中蕴含着伦理因素
C.父权社会初步形成D.维护等级秩序成为社会共识
2023-12-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春秋以后士阶层的私人藏书日益普遍,“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墨子也以藏书丰富而闻名,纵横家苏秦游说秦国,“负书担橐”以便随时使用。这一现象的出现(     
A.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兴起B.反映了宗法分封制的解体
C.推动了封建官学日益衰落D.使古代藏书体系日益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