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C.甲—儒,乙—道,丙—墨
D.甲—道,乙一墨,丙—儒
2016-11-27更新 | 207次组卷 | 32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历史试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
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2016-11-27更新 | 424次组卷 | 3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平行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
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
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2016-11-27更新 | 197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政治史》中写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文中省略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016-11-27更新 | 248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
2016-11-27更新 | 1406次组卷 | 50卷引用:2014-2015学年陕西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与韩非子主张不相符合的是
A.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
B.应以古代圣贤的言行为准则。
C.国家大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
D.要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8 . 韩非子认为:“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厅,而政不免于乱。”下面主张不属于法家思想的是
A.“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B.“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C.“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010-12-31更新 | 2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陕西省西安铁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