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对这一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复古情绪在先秦已经形成一种普遍思潮B.孔子的仁和礼体现了对社会伦理的追求
C.老子的无为体现对朴素人际关系的向往D.韩非的法治理论体现对和谐社会的赞美
2 . 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道家思想最受欢迎B.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C.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D.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
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2016-11-27更新 | 424次组卷 | 31卷引用: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荀子·强国篇》:“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孙卿子曰:‘……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轻慢),古之吏也。”,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秦人尚未摆脱边地陋俗B.秦国社会治理井然有序
C.秦国成为最强的诸侯国D.郡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6 . “功虽疏必赏,过虽近必诛”、“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 .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2016-11-18更新 | 880次组卷 | 28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考试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