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认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将“先教”视为“政之始”,将刑法视为“政之终”。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隆礼重法B.思想统一C.以法为教D.明法审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韩非子人主》提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今大臣得威,左右擅势,是人主失力,人主失力而能有国者,千无一人”。该言论(       
A.加速了王权和族权之间的分离B.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
C.论证了构建君主专制的必要性D.折射出西周礼乐制度开始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韩非子认为,为了满足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的本性具有“自利主义”的因素,因此法治应该充分运用“好利恶害”的人性以调整并引导人民的行为。这表明韩非子(     
A.提出了完整的法治理论B.主张遵循人性的法治规范
C.首次提出性恶论的理论D.遵循合乎时势的立法原则
2023-08-31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4 .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下列言论所体现的理念与商鞅变法一致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贤者举而上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孟子认为对市场商业、关卡商旅均不应征税,只能对农业征税。对农业征税时,官府只能征收扣除成本后的收成部分,而且应该实行“什一而税”的低税率。这体现了孟子的(     
A.仁政理念B.重农思想C.民主观念D.辩证思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谋臣认为,强有力的政府不像儒家宣扬的那样取决于国君与臣子的道德品质,而取决于建立有效的体制结构。他们对宇宙论认识论或个人伦理不感兴趣,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这些思想(     
A.符合争霸时代的政治需要B.体现了下层平民百姓的基本诉求
C.加快了分封制瓦解的进程D.以人性恶为出发点主张隆礼重法
2023-08-27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当学生问及孟子,舜的父亲杀了人,舜应该如何处理时,孟子的回答是:“法官要按职责办事,将其父抓起来。但舜更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此(     
A.孟子认为法律没有存在的必要B.孟子以儒家思想抵制法家
C.孟子尊法但更重视人伦的法律思想D.孟子开创了礼法并用的法律思想
2023-08-22更新 | 18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孟子说:“民事不可缓也。”并呼吁统治者要“救民于水火中”“博施与民而能济众”。这说明他(     
A.关注社会现实需要B.提倡建立精英政治
C.重视个人道德修养D.代表劳动人民利益
9 .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老子追求返璞归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     
A.是社会转型的反映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
C.具有明显人文精神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10 .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这些现象(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的统一趋势
C.表明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
2023-08-17更新 | 1620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