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1 . 孔子强调“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指责“苛政猛于虎”;墨子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这反映出儒墨两家(     
A.蕴含着民本思想B.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
C.强调道德与教化D.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
2 .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历史文献中关于禹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禹)敏给克济,其德不回(违背),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用葛藤把棺材捆住),绞之不合,通之不坎……
《韩非子·饰邪》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A.各学派借古代权威阐明主张B.均为二手史料缺乏参考价值
C.新兴地主阶级诉求得到反映D.客观呈现禹的道德模范形象
2024-03-01更新 | 326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韩非认为君主应依天道立法,在实现天下安定之后应该“守静以待下,有为之治始,无为之治终。”韩非的这一主张(     
A.杂糅了佛、道哲学义理B.深受黄老无为思想影响
C.加速了大秦王朝的灭亡D.奠定了君主专制的基础
2024-02-2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庄子说:“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招祸,绝欲不生。少私寡欲,清静为正。”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这反映出二者都(     
A.提出可行的治国方案B.关注人的内在修养
C.强调以礼义节制人欲D.具有浓厚家国情怀
5 . 有学者说:“从政治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从经济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从文化层面来说,这属于一种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也是中华文化体系开始发展完善的标志。”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B.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社会必然性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024-02-23更新 | 159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许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墨子提倡“兼爱”,主张“节用”,反对儒家有层次、差等的“仁爱”以及儒家倡导的厚葬和礼乐建设。这主要是因为两者(     
A.所处时代不同B.学术派别不同C.研究方法不同D.政治立场不同
2024-02-17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先秦时期有“削木为鐻”(鐻,支撑钟的木制结构)的故事,描述了匠人从“斋以静心”到选材再到完成的制鐻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达到去功利、去智巧、去我的地步,然后才能入山林、观天性,“鐻成,见者惊犹鬼神”。该故事(     
A.反映了佛家的心外无物B.映射了尊法敬天的社会理念
C.体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D.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人本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管子》中提到“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同时又提出“万物均,百姓平矣”。荀子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这些看法反映(     
A.当时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B.当时人们解决战乱纷争的思想
C.人们对自然已有了科学的认识D.人们如何处理生产与环境关系
2024-02-01更新 | 265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战国时期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思想主张思想家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A.儒家思想成为显学B.新兴的士阶层崛起
C.主体意识走向觉醒D.诸子思想趋向融合
10 .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克己复礼。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君主独裁。这反映出,他们都(     
A.努力恢复传统制度B.代表旧贵族的利益
C.奉行以民为本思想D.意图重建政治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