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过程本质上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巨大生命力B.法家思想丧失了至尊地位
C.古代思想的多元化趋势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 . 由表格内容可知
人物出处言论
孔子《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墨子《墨子》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
商鞅《商君书》“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荀子《荀子》食者,国之宝也
A.诸子百家言论日益趋同B.粮食安全得到诸子重视
C.民本思想成为时代主流D.重农抑商思想成为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不同学派思想的趋同性日益明显B.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D.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2020-11-01更新 | 270次组卷 | 6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
2020-10-12更新 | 543次组卷 | 9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先秦时,“他们不狩不猎,不耕不织,不农不商,奔走于诸侯……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这体现了(  )
A.宗法制瓦解B.百家争鸣C.私有制兴起D.重农抑商
6 .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韩非子主张“万乘之主(注:指君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由此可知(   
A.儒家与法家都重视道德B.三者均认同国家一统
C.孔孟和韩非均推崇霸道D.儒法都主张王权独尊
7 .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
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A.人情关系B.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D.礼仪秩序
2020-02-20更新 | 132次组卷 | 3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天命”、“天道”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克己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剧变促使人们抛弃迷信思想
B.君权神授的思想受到极大冲击
C.时局变动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性
D.政治意识适应社会变革的现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诸子百家中,他们主张“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