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冯天瑜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下列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是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道家、儒家
D.儒家、法家
2 . 《淮南子》载:“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其寓意主要体现了
A.道家的“无为”思想
B.儒家的“礼制”要求
C.墨家的“节用”倡议
D.法家的“变革”主张
2019-01-21更新 | 223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周末小题训 (1)
3 .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2018-11-30更新 | 1518次组卷 | 34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课练:第5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史家评论:“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顺势而动”的学者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2018-11-07更新 | 5057次组卷 | 9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涟源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韩非子说:“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这一思想可概括为
A.“专职专任,定位管理”
B.“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C.“恩威并施,赏罚并重”
D.“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7 . 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以下主张中与其思想相一致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尚贤、节用”B.“齐物、逍遥”“无所恃”
C.“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D.“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
8 .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从而获得2007的诺贝尔和平奖。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最适合回应此项议题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仁政爱民B.与时俱进C.人文主义D.无为而治
2018-10-01更新 | 23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0 . 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各项,是属于老子思想的有(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③“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