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异彩纷呈。其中主张加强君主集权的学派是 (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2 . 韩非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的评价正确的是
A.都为当时社会所不容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D.都不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3 . 黄宗羲的“法治”思想与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的本质区别在于
A.维护君主专制
B.反对君主专制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减轻对人民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秦王嬴政读韩非子的书,感叹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你认为嬴政发此感慨的最主要原因是
A.韩非子认为今胜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B.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C.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
5 .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法家学派B.道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
2017-10-30更新 | 275次组卷 | 60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
6 . 春秋战国时,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服人””,法家则主张“以刑去刑”、“以力服人”,荀子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治国思想发展趋势的基本特点是
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B.诸法合体
C.大德而小刑,德主刑辅D.礼法结合
2017-10-28更新 | 285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同步课时作业(8)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7 .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某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该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应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8 .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
A.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B.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
C.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
D.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
2017-10-22更新 | 272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小题限时训练(2)
9 .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2017-10-19更新 | 351次组卷 | 3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历史周末试题试题
10 . “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慎到、田骈也。”其中反映出(  )
A.诸子百家相互诘难的态势B.对法家思想主张的直接否定
C.对儒家思想主张的全面肯定D.对道家思想主张的理性评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