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金开诚先生在《漫话清高》中说: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心理中,“清高”是一种与世俗的价值取向相悖离的思想和行为。据此,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清高”的是(  )
A.商鞅B.屈原C.贾谊D.郑燮
2018-09-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练习2
2 . 战国时期的某一天,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根据下列几段文字,判断出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个聚会
①“兼相爱,交相利”
②“施仁政于民”
③“明主峭其法而严刑”
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8-09-11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3 .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反映的是
A.法家的改革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民本思想
D.墨家的尚贤思想
4 . 习近平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管子·明法解》中也有关于“法治”的言论:“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下列关于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是“民治”,后者是“人治”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两者都服务于统治者的统治
2018-07-20更新 | 997次组卷 | 13卷引用:【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
5 . 中国古典文学极具时代特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诗经》艺术感染力很强,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B.楚辞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为主,更适于表现丰富情感
C.杜甫的诗以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D.南宋的词增添了慷慨悲壮、低迷伤感的情绪,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6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38次组卷 | 138卷引用:【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018-06-09更新 | 530次组卷 | 72卷引用: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二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2018-06-01更新 | 5653次组卷 | 11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时移事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材料中的主张与下列各项相符合的是
A.依法治国B.有教无类C.为政以德D.“兼爱”“非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还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这些思想
A.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紧张对立B.反映了韩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C.表明了春秋时期辩证法思想的萌发D.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规范人的思想
2018-05-01更新 | 528次组卷 | 16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