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些学者对中国古代史的划分形成如下共识

1)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

2)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3)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220年~581年);

4)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581年~907年);

5)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960年~1368年);

6)古代中华文明的衰落(1368年~1840年)。

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对上述中国古代史的阶段划分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中国古代史的阶段划分中一个时期或四个时期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中国古代史的阶段划分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划分标准,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 . 《吕氏春秋》记载:“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而尧授之禅位,因人之心也。汤、武以千乘制夏、商,因民之欲也。”这反映了
A.秦朝已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吕不韦在大力推行以德治国
C.先秦哲学方面重视因果逻辑D.吕氏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
2022-05-15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高频考点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要“制民之产”,即给老百姓一定的产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自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以此督促他们做好事。这一观点
A.受到了当时统治阶层的广泛推崇B.是民本思想下和谐社会的构想
C.推动了小农经济模式的基本确立D.顺应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趋势
2022-05-13更新 | 611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1先秦时期的经济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4 . 秦朝以后,儒家倾向于以礼义、宗法伦理来阻遏兼并,法家则多主张用刑罚、行政手段来打击兼并。这些主张
A.说明儒法思想逐渐趋同B.突出民本理念的重要性
C.适应传统社会发展需要D.利于强化对社会的控制
2022-05-07更新 | 364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1先秦时期的经济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5 . 韩非子的思想适应了中国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发挥了理论指导作用。下列符合韩非子思想的是
①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②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③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④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遵匹夫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4-15更新 | 30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1先秦时期的经济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2022·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推行阴阳家邹衍的金木水火土五德终始说,秦朝行水德。并在五德终始说的基础上对水德进行发挥,“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秦始皇意在
A.为推行严刑峻法提供理论依据B.说明灭掉东方六国的合理性
C.推动诸子百家思想走向融合D.消弭德治与法治之间的分歧
2022-03-26更新 | 497次组卷 | 4卷引用:高频考点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7 . 在战国中前期,以儒、墨为主的学者,常取法先王,祖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却又“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争辩不休,竟使先王的历史变得相互矛盾,面目全非。据此可知,先秦学者“取法先王”(  )
A.导致先王思想未能完整保留
B.基于其对先王思想的不同理解
C.反映战国时期思想领域混乱
D.旨在借重先王宣传各自的主张
2022-03-12更新 | 455次组卷 | 3卷引用:高频考点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射箭运动


材料二   蹴鞠运动


——以上材料综合整理自《探索青铜器图案中体育文化》《宋代磁州窑体育纹枕》等


(1)概括材料一中国古代射箭运动的文化内涵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蹴鞠运动的突出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022-03-02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9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解读如图。(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03-01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难点05 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思路与注意事项-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据此可知
思想主张出处
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韩非子》
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商君书》
A.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B.法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C.法家与儒家追求的目标相悖D.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2022-02-25更新 | 437次组卷 | 8卷引用:押全国卷24题 先秦时期-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