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他坚持统治者拥有统治权力的同时,还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并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成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外部条件”和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孔子的政治思想。
(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及在秦朝实践的成败之处。
2 . 战国时期,墨子指出:方今之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进而相互攻击。孟子面对齐国君主,坦然回答:仲尼门徒,不传齐桓晋文之事。庄子面向社会发出感慨: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可见,这些思想家都(     
A.试图影响现实政治B.倡导道德感化
C.主张恢复礼乐秩序D.提倡百家争鸣
2023-02-13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上第一个为《老子》作注解的人是法家的韩非子,《韩非子》里有两篇重要的文章,一篇叫《解老》,就是解释《老子》,另一篇叫《喻老》。当时还出现了一个综合性的学派,有一部书叫《吕氏春秋》,就是杂家。这表明(     
A.战国中后期出现学术整合趋势B.先秦诸子百家强调制度与秩序
C.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D.先秦诸子百家之间相互辩难
5 .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孔子对乐的高度重视,而战国时期的墨子则认为欣赏音乐的前提是“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因此提出了“非乐”的思想。两位思想家认识不同的根源是(     
A.两者对的音乐的喜好不同B.两者的阶级立场不同
C.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之争D.两者的家庭教育不同
2023-02-11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的观点产生于战国时期,意思是根据变化的时代来制定法令,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礼教。据此判断,以下人物中,赞同该观点的是(     
A.老子B.孔子C.商鞅D.孟子
2023-02-0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思想家提出“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该思想家所代表的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8 .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主张“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下列言论同样出自该思想家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D.“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宣扬礼乐文明;法家希望通过法律的手段达到至德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道家则从“法自然”的角度反对战争。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B.重视道德成为社会共识
C.诸子百家思想渐趋融合D.传统社会秩序走向瓦解
10 . 老子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墨子提出“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三人的这些言论都(     
A.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B.否定传统社会秩序
C.说明复古已成为潮流D.具有强烈民本色彩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