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不同的历史观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 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 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 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韩非子》

材料二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 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 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孟子》

材料三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 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 俗。

——《老子》


(1)依据材料一判断,“中古之世”距今大约( )
A.4000 年     B.3000 年     C.2000 年     D.1000 年
(2)研究中古以前的历史,我们采信史料的途径是( )
A.查阅史书文献   B.收集口传资料   C.阅读神话资料   D.考古与文献互证
(3)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历史观?哪一则材料中已具有唯物史观元素?
(4)在中国古代,上述材料中的什么历史观占据着主导地位?你怎样看待这种观念?
2023-01-1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新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时代塑造思想,思想引领时代,不同时代,诞生了诸多不同的思想家,请将相关人物与其主张、成就匹配。(用字母表示)

A.孔子                           B.老子                      C.董仲舒                 D.韩非子
人物主要成就
创立道家学派,提出朴素辩证法思想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倡导法治,主张君主专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礼
2023-01-1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先秦诸子虽“百家异说”,但其思想旨趣有相通之处。如表中的论述体现了(     
著作相关论述
《孟子》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吕氏春秋》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不得休息。
A.奏国统一的必然B.诸子思想的融合
C.社会变革的趋势D.集权制度的完善
2023-01-1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思想家观点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荀子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
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

材料二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 “富者田连阡陌”;……中国共产党在''改 地换天”的过程中,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赵俪生文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老子在天人关系上的追求。在老子看来,天 地人关系中的“有”和“无” “难”和“易” “福”和“祸”都可以相互转化,其据以 分析的方法论是什么?概括荀子在天人关系上的思想主张。庄子崇尚怎样的精神境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商鞅于“帝王之制”“改”的是什么? 为了改变小生产状态,“改地换天”的新中国开展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请用一句 话概括“改造”的内涵。
2023-01-09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人称“百家争鸣是中华文明思想奠基期的一场盛宴”。在下列语句中体现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文标注①②③反映的思想分别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些学派?(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②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③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A.儒家 法家 道家B.儒家 道家 法家
C.法家 道家 儒家D.法家 儒家 道家
7 . 墨家提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尚之”的思想;名家邓析子提出“无厚”主张,他说“君有三累,臣有四责。何谓三累?惟亲所信,一累;以名取士,二累;近故亲疏,三累。”;法家韩非子说“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政治动荡推动思想多元发展B.思想领域呈现出趋同的现象
C.不同思想流派阶级属性不同D.社会变革要求打破世袭特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治国策略。该思想家是( )
A.孟子B.荀子C.墨子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各家各派冲突激烈。老庄绝仁弃义,孟子驳斥杨朱,荀子排斥老庄,法家批判各家,杂家则用拼凑的方法将各家思想综合起来。这一现象反映出(     
A.杂家成为思想界的主流B.法家思想的地位不断提高
C.争鸣中孕育融合的趋势D.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消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人认为,百家争鸣其实是围绕着“我们怎样做人”“如何治国”“中国向何处去”这三个问题展开的。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如何治国”?(     
A.无为而治B.仁政民本C.以法治国D.为政以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