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B.秦C.汉D.唐
2019-01-30更新 | 2739次组卷 | 62卷引用:河南省封丘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2019-01-30更新 | 5214次组卷 | 20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秦朝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是(       )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减少重大事情决策失误
C.促使中央官员彼此牵制D.体现国家治理民主科学
2018-11-21更新 | 246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继承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018-11-08更新 | 250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1年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卷
5 .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右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
官员 职能
奉常 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典客 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宗正 皇室事务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
少府 皇室财政
A.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B.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2018-11-05更新 | 434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河南宏力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2016年9月1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在贺信中习近平主席用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表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秦始皇的“书同文”措施
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
7 .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
A.御史大夫B.廷尉C.太尉D.丞相
8 .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作者对“原理”开创持赞赏态度
③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④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2017-10-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