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徽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微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
2024-03-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辉县市共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古代中国从中原地区不断扩展成为领土广袤的“大一统”国家。“大一统”可谓中国历史转动之轴心,不断推动各民族交融与发展,从而创造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

——摘编自刘余莉、程丽君《“大一统”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将祖先或神明称为“皇”。“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的天神。秦始皇否定了“泰皇”的称谓,而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称“皇帝”。据此可知,皇帝制度(     
A.具有一定君权神授色彩B.凸显了浓厚的宗法观念
C.强化了对民众思想控制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记载,秦并六国不久,丞相王绾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在秦始皇称帝后的第九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战国初齐相,其曾孙取代齐王)、六卿(包括赵、魏、韩在内的晋国六大家族)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不过秦始皇还是采纳了李斯等人的建议,推行郡县制,并对是古非今的学者进行严厉打击。

——摘编自魏明枢《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汉书》载:“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这一做法造成诸侯(王)国独立于中央,“三代诸侯,各自纪年……至汉依然”。汉初的诸侯(王)国还拥有地方的人事任免权,中央派遣的地方官员常被诸侯(王)国弃之不用,甚至被驱逐,有时还出现诛杀、陷害之事。一度还出现“吴王封赐倍汉之常法,梁王府库金钱巨万,宝器多于京师”的现象。

——摘编自袁波、胡建阳《罗马行省制与秦汉郡县制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秦朝丞相、博士主张推行分封制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惩亡秦孤立之败”的具体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当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建立的官僚体制及受法家思想影响的文化制度受到社会的广泛批评时,秦帝国建立初期企图以人文“道”“德”、经书文学补“法”,以此“兴太平”。但其倡文教的指导思想,迅速演变为对诸子之学、百家语义禁忌的文化政策。这一转变(     
A.使先秦典籍全部被焚毁B.开创了文化专制的传统
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违背了法家思想的精神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书名不仅凝练了全书内容,也是认识图书内容的重要参考。

作者书名
马孟龙《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
龚书铎、刘德麟《秦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李子迟《盛世中国(秦汉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某一著作,阐述作者命名的理由。(要求:理由具体,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7 . 《厩苑律》载,秦朝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对耕牛进行评比,岁末,在正月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课,成绩最优者赏赐酒一壶、干肉十条,并免除一次更役,赏赐牛长资劳三十天;成绩最差者,斥责田啬夫,责罚饲牛者资劳两个月。由此可见,秦朝的耕牛评比(     
A.遵循轻罪重刑的理念B.体现了重农的思想
C.有利于基层地方自治D.重视地方执政时效
8 . 如表是我国史书中有关“尚书”的记述。对此最准确的解读是(     
记述出处
(秦)置尚书于禁中,有令、丞,掌通章奏而已,事皆决于丞相。《唐六典·卷一》
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汉书·魏相丙吉传》
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后汉书·郭陈列传》
A.秦朝时尚书为丞相的下属官吏B.东汉尚书台成为封驳政令中枢
C.西汉时中朝尚书职权逐渐增大D.唐朝时期尚书的政治地位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史记·东越列传)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捆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这说明秦朝(     
A.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B.保留了诸侯王的设置
C.开始在民族地区推广郡县制D.对地方势力固俗而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2023-10-17更新 | 288次组卷 | 297卷引用:河南省长垣市宏力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