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秦朝在岭南地区内地移民较多的地方设县,在原住民族聚居的地区设道,利用其首领即“臣邦君长”对民族地区进行统治。而在有些地区还维持其旧的部落组织,“且以其故俗治”。由此可见,秦朝(     
A.地方治理比较灵活B.民族关系有待加强
C.地方势力较为强大D.郡县制度推行受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西方对待文明冲突的观念差异,决定了中西方文明的不同历史走向。西方文明史上虽然有过古希腊文明的一度兴盛和罗马帝国时代的短暂统一、但政治分裂、族群分治、宗教与世俗对抗成为历史常态。地理扩张伴随着文明中断,族群冲突无法弥合,政治共同体仅限于局部,宗教与世俗相互排斥,体现了西方文明“分”的逻辑。而中华文明作为传承数千年且从未断流的唯一文明形态,因其内在统一性而体现出“合”的逻辑。因秉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中华文明不仅塑造了“天下一家”的国家共同体,而且形成了“华夷无外”的民族共同体、“大一统”的政治共同体、“多元一体”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自刘志刚《从中西方文明差异看中华文明的内在统一性》

根据材料,围绕“中华文明”这一主题,任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始皇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秦朝的郡县制之所以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原因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官吏由中央和皇帝任命
4 . 秦朝《为田律》规定,田间的阡陌道路一律宽三尺,地主有义务随时保持道路的平整,每年的八月要整修田界,除去道路上的杂草,九月要整修道路,十月要全面整修道路桥梁。这些法令的颁行旨在(     
A.保证全国境内的交通顺畅B.使国家认同观念深入人心
C.强调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D.巩固大一统国家治理体系
2023-06-05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岳麓书院藏秦简(肆)》记载:“有令女子、小童行制书者,赀(惩罚)二甲(铠甲)。”“毋敢令年未盈十四岁者行县官恒书,不从令者,赀一甲。”此规定旨在(     
A.保护未成年人及妇女权益B.通过刑罚保障军队铠甲的供应
C.保证政府文书的安全传送D.保障全国文书传送系统的建立
6 . 秦代乡里制度的根基,在于把军队的组织管理方法应用于民户编排和乡村控制,因而其核心在于户口控制,乡里编排的基本依据乃是著籍户口。此举反映出秦代(     
A.对地方实行军事化管理B.国家对民众控制力加强
C.小农经济社会成熟稳定D.编户齐民成为统治支柱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太祖自诛胡汪之后,遂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故解缙与胡广诸人,皆以讲读入阁办事,杨文定亦但以太常少卿入。不兼部臣,亦无散官。故其权甚轻。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后三杨在阁既久,渐兼尚书,其后散官加至保傅,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矣。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皇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与以前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什么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内阁逐渐“势重”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阁阁臣是否真的“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
2022-09-1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衡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西周前期的统治者在构建政权合法性的过程中,主张要怀敬畏之心处理朝政,施恩于百姓。而秦始皇称统一天下的关键因素是“(自己)兴兵诛暴乱”,并未提及民众对统一的贡献与牺牲,民众只是其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工具而已。这一变化说明
A.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B.社会政治体制发生变动
C.儒家民本思想受到关注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根据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最确切结论是秦朝
《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汉书·主父偃传》(秦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柳宗元《封建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A.统一天下、疆域辽阔B.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C.以吏为师、刑法严苛D.通过改革确立君主专制
2021-12-04更新 | 595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天下”意识逐渐普及,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张。《韩非子》中“天下”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如“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这反映了当时
A.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长
B.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
C.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D.秦国为统一制造舆论准备
2019-09-03更新 | 784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衡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