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6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救济内容出处
(建武)六年(公元30年)春……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二千石勉加循抚,无令失职。”《后汉书·光武帝纪》
“凡水、旱、虫、霜为灾害,则有分数: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已上,免租、调;损七已上,课、役俱免。若桑、麻损尽者,各免调。……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宗籍属宗正者及诸亲,五品已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若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闻于乡闾者,州县申省奏闻,表其门闾,同籍悉免课役”。《唐六典》
(天禧四年)六月,太常少卿直史馆陈靖言:朝廷每遇水旱不稔之岁,望遣使安抚,设法招携富民纳粟以助赈贷,从之。《宋会要辑稿》
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大明律》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政府推行的______(政策)。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推行这一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封建王朝实施社会救济的特点。
2024-05-2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二)历史试题
2 . 《史记·平准书》:“汉连出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无赋税。”材料反映了汉代(     
A.实行轻徭薄赋政策B.强化西南地区管理
C.地方行政体系完备D.大力推行羁縻政策
3 . 陆贾在游说南越王赵佗臣服于汉朝时说:“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陆贾的主要用意是(     
A.叙述楚汉战争的客观过程B.阐明秦朝灭亡的必然性
C.炫耀汉朝强大的军事实力D.突出汉朝建立的合法性
2024-05-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史记》《汉书》所载西汉前期酷吏,籍贯属于今陕西省、山西省的最多,河南省的次之,而属于今山东省、江苏省的较少。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历史文化的延续B.治国理念的调整
C.加强集权的需要D.经济发展的差异
2024-05-19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2024-05-1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卷
6 . 秦汉时期,官吏的任职时间一般较长,既有任职10年以上的丞相,也有任职20年左右的九卿郡守,如西汉时的丞相萧何和东汉时的上谷太守王霸等。秦汉时期,官吏长期任职(     
A.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教化B.最终酿成地方郡国叛乱
C.是推行察举制度的结果D.体现了“无为”治国思想
2024-05-18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考向核心卷历史试题【全国卷版】
7 . 西汉初年严禁关中地区马匹输往关东地区,“禁民毋得私买马以出扦关、郧关、函谷关、武关及诸河塞津关”。此举意在(     
A.保持中央军事优势地位B.夺取河西走廊的军备需要
C.休养生息发展农耕经济D.保障国家邮驿系统的运转
2024-05-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8 . 秦代的思想潮流呈多流派混合状态,法家、儒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名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汉代的社会思潮经历了从黄老之道到儒学盛行,以及从阴阳五行之术到谶纬流行的演变过程。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反映出(     
A.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互动B.南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C.汉文化对秦传统文化的继承D.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代留下的大量文字遗存及文物资料(如表为其中的一部分)中, “国家”一词频繁出现。这反映出(     
内容出处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 “诸君以为便,便国家。”《史记·高祖本纪》
(汉高祖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史记·高祖本纪》
……则乐,乐则有德。有德则国家与【兴】□□□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行》
A.社会发展改变思想观念B.国家一统利于文物保存
C.民本主张影响治国策略D.历史记载迎合儒学伦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刘邦建都洛阳。娄敬、张良建言,“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洛阳“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他们还认为,“都关中,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若诸侯有变,则可具百万之众,顺流而下,平定叛乱;即使不能平定叛乱,还可固守关中。后刘邦采纳娄敬、张良之策,从洛阳迁都关中。

材料二   西汉政府以函谷关为界,分为关中地区和关东地区。元鼎三年(前114年),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三百里,迁至新函谷关(如图),形成以新函谷关为界的新“关中”地域。

(1)结合西汉初期的状况,指出汉高祖定都长安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时期“关中”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