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重创匈奴后,在河西走廊设立了四郡,“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河西四郡的设置(     
A.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B.促使匈奴人大量内迁中原
C.实现了对西域的行政管理D.开通了中国与欧亚的商路
2 . 【中国古代的盐业政策】

材料一   

围绕着制盐作坊,在靠近内陆的滨海平原上发现了数量相当的商王朝晚期聚落群。这些聚落居民种植粮食为盐工提供生活和生产物资,并承担盐制品向内陆运输的任务。来自殷都及周边地区的王室成员和官员、军队首领,居住和驻扎在高等级聚落和交通枢纽,保卫和控制、管理着盐业生产和食盐外运。

——摘录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编《从考古看中国》(2022年中华书局出版)

材料二   西汉时期,政府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备置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卖。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盐官分布于二十八郡国达三十五处。盐官统属于中央的大农令。诸侯国原来自置的盐铁官,也由大司农所设盐官取代。宋代,根据盐的生产环节和产地不同,大体上将全国食盐消费区分为官府直接运输销售的禁榷区和允许商人自由贩卖的通商区。商人通过各种途径,或到京师榷货务缴纳现钱,或到边地入中粮草,然后获准取得食盐,到指定通商地区贩卖。

——摘编自游彪著《宋史》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商代盐业开发和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西汉和宋代盐业管理措施及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五个文化区(甘青文化区、山东文化区、燕辽文化区、长江中游区和江浙文化区)都紧邻和围绕着中原文化区,很像一个巨大的花朵,五个文化区是花瓣,而中原文化区是花心,中原文化区起着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由于中国史前文化已形成一种重瓣花朵式的向心结构,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自然地发展为以华夏族为主体,同周围许多民族、部族或部落保持不同程度关系的政治格局。

——摘编自微博《考试研究所》

材料二       秦汉统一帝国形成后,民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三     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后赵国,重用“博涉经史”的汉族人张宾为谋主,言听计从派官员到各地劝课农桑还设立太学和郡国学,并且建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来选拔官员前秦苻坚任用寒门人士王猛,按照汉法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文化,并亲临太学,考查学生的经义优劣,奖励儒生。随着游牧民族的南下,畜牧及与其有关的生产技术也传到了中原地区。《齐民要术》记载,牛、马、骡等牲畜的饲养、役使方法逐步为汉人所接受,并且汉人也采用了烧烤、兽肉、奶酪为饮料的胡人习俗。胡语、胡戏、胡歌、胡乐、胡舞等也广泛流传开来。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在民族认同方面的贡献及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积极作用。
2022-11-1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史料记载,古罗马的凯撒大帝曾经身穿中国丝绸制作的长袍去剧场看戏,引得在场的罗马贵族们羡慕不已,于是,他们不惜重金去购买丝绸。这一记载可用来说明
A.中国汉朝与罗马有了官方交往B.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经济交流
C.罗马商人贸易得到政府的支持D.中国丝绸受欧洲贵族普遍喜爱
2022-06-01更新 | 20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第八中学、一六八中学等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两个彼此称呼对方为“大秦”但并未自称“大秦”的国家有了第一次外交接触。这两个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一条蜿蜒在它们之间的、横跨数个文明带和气候带的“道路”将它们间接连接起来,这条“道路”是(     
A.罗马大道B.丝绸之路C.波斯御道D.中国驰道
2022-11-07更新 | 570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汉书·武帝纪》,西汉于元狩二年(前121年)设立酒泉郡、武威郡;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立张掖郡、敦煌郡;据《汉书·地理志》,西汉于太初元年(前104年)设置酒泉郡与张掖郡,太初四年(前101年)设武威郡,后元元年(前88年)设敦煌郡。除《武帝纪》与《地理志》的记载存在矛盾之外,《史记》《汉书》中还有多处与以上记载相抵触的史料。出现这种矛盾记载最主要的原因是(     
A.边疆形势的极不稳定B.史学家确定的标准不一致
C.西汉档案记载的混乱D.后人考证修改的不同结果
7 .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趋向“三教合一”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2021-10-14更新 | 555次组卷 | 5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表为汉代史书中有关朝廷处理侯王借贷问题的部分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汉代
记述出处
汉文帝前元四年,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史记·高祖功臣者年表》
汉武帝元鼎元年,旁光侯刘殷“坐货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赦,免”《汉书·王子侯表》
汉咸帝建始四年,陵乡侯刘诉“坐……—货谷息过律免”《汉书·王子侯表》
A.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B.经济手段是解决侯国问题的主要方式
C.政府重视规范社会上借贷行为D.严厉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缓解土地兼并
2022-03-22更新 | 1138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引经决狱”是汉代一种独特的司法审判方式。史料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这表明汉代
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B.道德影响法律判决
C.儒学取得正统地位D.宗族血缘逐渐淡化
2021-05-08更新 | 176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书・鲍宣传》中记载:“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这体现了
A.大一统的思想B.君为臣纲思想
C.中央集权思想D.君权神授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