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人口流动】

材料一   河西水源丰沛,土地肥沃,雄吴、险津环峙,是屏蔽吴陇的门户和中原王朝西进道路上的重要中继站,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本地人口不多,且驻军花费巨大,武帝元鼎六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元封二年,“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敦煌以东的西北地区不仅设立了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下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还设专职都尉“主屯田殖谷”。到西汉末年,加上屯田的士卒,整个河西约有40万人。《后汉书·孔奋传》记载:“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今)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摘编自刘玉球《汉代入迁河西地区移民研究》等

材料二   人口流动贯穿于明代始终,全国范围持续不断的自发的人口迁移,在明中叶形成高潮,而有组织的大移民则再未出现过。灾荒、过重的徭役负担、人地矛盾是导致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由于流动人口的持续和大量出现,政府起初努力制止流动的发生,而在事实上无法控制流动发生后,采取了顺应形势的人口管理政策——附籍,即允许流动人口在所在地区安插落户,并在当地承担国家赋役。明代中期流出原籍的民众仍以从事农业为主,晚明则不同,随着明代社会的发展带来分工的细化,农业依然是一部分人的选择,但更多的是从事其他行业。离开农业的人有做乡绅家人者,有给官府做事打工者,有从事手工业、商业者,还有就是行走于江湖的游民。同时,政府社会控制的放松,也令人们的选择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摘编自张兆裕《对明代人口流动的若干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汉代向河西地区移民实边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明代人口流动与汉代的不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明流动人口主要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因。
2024-04-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的盐业政策】

材料一   

围绕着制盐作坊,在靠近内陆的滨海平原上发现了数量相当的商王朝晚期聚落群。这些聚落居民种植粮食为盐工提供生活和生产物资,并承担盐制品向内陆运输的任务。来自殷都及周边地区的王室成员和官员、军队首领,居住和驻扎在高等级聚落和交通枢纽,保卫和控制、管理着盐业生产和食盐外运。

——摘录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编《从考古看中国》(2022年中华书局出版)

材料二   西汉时期,政府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备置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卖。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盐官分布于二十八郡国达三十五处。盐官统属于中央的大农令。诸侯国原来自置的盐铁官,也由大司农所设盐官取代。宋代,根据盐的生产环节和产地不同,大体上将全国食盐消费区分为官府直接运输销售的禁榷区和允许商人自由贩卖的通商区。商人通过各种途径,或到京师榷货务缴纳现钱,或到边地入中粮草,然后获准取得食盐,到指定通商地区贩卖。

——摘编自游彪著《宋史》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商代盐业开发和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西汉和宋代盐业管理措施及其影响。
3 . 《史记》记载“(汉文帝)治霸……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这使得人们对霸陵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近年对“江村大墓”考古时发现,大墓布局呈现只能有皇室使用的“亞”字形,并出土了车府、中司空印等中央机构的印章以及有典型少数民族特色的金银器。经一系列考古发掘确认,“江村大墓”即是汉文帝霸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历史出现了由多元向一体的发展趋势
②汉初尊奉黄老思想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③中司空、车府等官职都隶属于皇帝掌控的中朝
④考古发现为解决历史争议提供有力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8-16更新 | 920次组卷 | 15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湖北专用)01
4 . 《大唐西域记》记载,东汉时期,丝绸技术通过和亲传入西域于阗,然而这场和亲在官方撰修的史书上并无记载。20世纪90年代,新疆楼兰出土了一件平纹纬锦,考古学者进而推断出丝绸技术传入西域的时间为公元3世纪。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技术传入西域不晚于魏晋时期B.考古材料无法证实文献记载的真伪
C.官方撰修史书比民间记录更有价值D.古代文献是认识历史最可靠的资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篇》曾记载许多菜单,其中列举了西汉时期出现于吴楚百越食肆中的20款时尚之食,包括烤羊羔、腊羊肉、酥油、酸马奶、焖羊羔等西北美食。此现象说明
A.南北饮食文化各具特色B.丝绸之路推动了民族交融
C.西域正式归属西汉管辖D.西方文化在汉朝影响广泛
6 .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趋向“三教合一”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2021-10-14更新 | 555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3-2014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贵族B.实现民族交融C.加强皇权D.削弱王国势力
2020-11-20更新 | 173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角抵一词来源于“以角抵人”,是一种类似现在摔跤、相扑一类的两两较力的活动。《汉书》曾记载,公元前108年春,长安举行盛大角抵戏表演,引发了“三百里内皆观”的轰动效应。这折射出当时
A.恢弘磅礴的时代气魄B.崇尚阳刚的社会风气
C.明礼修身的道德追求D.雅致清谈的人生态度
9 . 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三纲五常”的学说B.“天人感应”的学说
C.“大一统”政治主张D.“君权神授”的学说
2020-01-0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一论述体现了哪一思想
A.“春秋大一统”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C.“君权神授”思想D.“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