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3 道试题
1 . 秦朝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文帝、景帝治理却打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年代“文景之治”,东汉又因为土地兼并导致黄巾起义引发军阀割据。问历史事件之间的启示是(     
A.历史成败决定历史解释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历史就是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轮回D.皇帝的好坏是王朝兴衰的关键
2024-01-12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天津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崔寔,东汉时期政论家、文学家。出身官宦世家,有学术传统修养。他身经东汉乱世,置身政局,对于政事颇有体会和认识。面对当时的动荡政局,崔寔认为“凡汉所以能制胡者,徒擅铠弩之利也”,因此政府应重新确立过去的规章制度,这是治边的基础。他明确提出“无赏罚之君而欲世之治,是犹不蓄梳枇,而欲发之治”,这与王符的执法务严、隆赏重罚的理念不谋而合。崔寔深刻洞察当时的社会状况,认为当时富者食席丰足有余,而财势日盛,贫者困促,而生计岁益窘迫。对此他提出了“徙贫人不能自业者于宽地,此亦开草辟土振人之术也”的解决之道。然而,崔寔并非身处权力中心,其思想难以为政府采纳。

——摘编自彭琳《崔寔<政论>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崔寔治边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治边思想产生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崔寔的治边思想。
2024-01-1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今四川省彭山县出土的东汉《舂米》画像砖。图上有一谷仓,图左有二人并列踏碓;右下有二人正做米与糠的分离工作。该文物可以用于印证(       

A.官营手工业技术状况B.自耕农的粮食种植与加工
C.庄园经济的协作劳动D.农业耕作方式的日益完善
4 . 走向统一的国家形态。
考古发掘证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之后历经夏、商、西周早期国家,至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宣告形成。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A.内外服制   B.社会大变革   C.百家争鸣   D.郡国并行   E.世袭制
(一)约公元前5000年到约公元前21世纪:从部落到国家
(1)阶级分化,万邦林立。
(2)部落联盟形成,炎黄被尊华夏始祖。
(3)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____取代禅让制。
(二)约公元前1600年到约公元前770年: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
(1)商朝国家管理实行②____
(2)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统一国家形成前的____
(1)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
(2)商鞅变法奠定统一基础。
(3)____为社会转型提供理论基础。
(四)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2)____带来吴楚“七国之乱”。
(3)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民族关系等方面有为而治。
(4)豪强地主势力成为地方不稳定因素。

(2)若就上述提纲中的(四)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填字母)。


(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某校兴趣小组成员在布展过程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展开热烈的讨论。
春秋战国时期,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请帮助同学们将以下观点与人物配对。(填字母)
A. “为政以德”
B.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人性善,提倡“仁政”
D.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E. “非攻”“兼爱”
F.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①墨子;②荀子;③孟子;④老子;⑤孔子;⑥韩非。
(4)联系所学,简要说说夏商周早期国家和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间的关系。
2024-02-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工具发展,影响社会生活。某学校社团……,以生产工具为例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工具是科技发展的标尺。
(1)请将下列三种工具与功能描述相配对。
用于缝制兽皮
可以手脚并用
在棉麻织布等方面减轻人们负担/纺线工具
(2)在四川成都出土了汉代蜀锦织布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这是丝绸起源于汉代的物证/汉代纺织业起源于四川地区
B.这是丝绸起源于织布机的物证
C.这是汉代成都织布发展的物证
D.这是汉代纺织技术发展的物证
(3)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单选)
A.农业与工业分离                                B.工业时代的开始
C.蒸汽时代的开始                                D.物力技术的发展
2.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明清江南市镇相关材料/南翔镇……丝绸商品出口

材料二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之计。

材料三在英国一个利用机器的小男孩每日生产的总量是手工业者的十五倍。


(1)材料一的市镇主要出现在什么区域?
(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劳作方式分别是什么?(选填)
A.作坊             B.手工工场               C.工厂               D.垄断
3.结合上述探究内容,谈谈科技是如何推动纺织业和社会进步的。
根据上述探究内容,谈谈你对科技发展对纺织业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2023-09-0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4届高三7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等级考)
6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西汉武帝时期,中央王朝对夜郎等“西南夷”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先是派唐蒙出使夜郎会见夜郎王多同,得以在夜郎及周边“旁小邑”设县,中央政府采取“分巴割蜀”方略设置了犍为郡。接着征调巴蜀等地人力和物力,在秦“五尺道”基础上,修通从焚道(今四川宜宾)直抵烊柯江的“南夷道”(亦称夜郎道)。夜郎内附后,设置烊柯郡。

铜车马属于辎车,马由首、尾、颈、足、躯、耳等11段装配,除双耳外,其余9段钧用砂模空心浇铸,铜壳菲薄,铸技高超。马的神态逼真,昂首翘尾,鬃毛平整,竖耳咧嘴作嘶鸣状,十分矫健。车属双曲辕车,双轮十二幅。卷曲成U形覆瓦状的车棚厚度仅1毫米,轻柔如纸,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汉墓中的车马里最完整的一个。

——节选自贵州省博物馆文物“铜车马”讲解词

东汉铜车马为贵州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请根据博物馆的相关文物介绍,提取信息,多角度阐述文物反映的时代特征并认识考古文物的价值。
2024-06-0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东汉时期的社会性质,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释放奴婢”是推动“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重大惠民措施。《后汉书·仲长统传》中也有“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失去土地被迫依附于豪强的人口)万计”的记载。

有人据此得出,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强盛。为豪强地主劳动的,大多数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婢,所以奴隶是东汉时期主要的劳动者,东汉时期的中国仍处于奴隶社会。

也有人提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是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东汉时期的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但仍存在奴隶制残余。

——据《后汉书》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对材料中某一种观点肯定、反对或修改均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论题,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8 . 《三国志》中有“募其服从者五百人,率攻下二十余壁(营垒),……得户二万,兵二千人,令就田业”、“歙贼帅金奇万户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黔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楯,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的记载,该材料意在强调(     
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是当地政府官员据险而建
C.军事防御的同时带有庄园经济色彩D.国家基层治理能力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东汉一朝,皇帝例居“东宫”,皇太后皆居“西宫”。皇帝亲政和太后临朝两种状态的转换,表现为最高权力在“东宫”和“西宫”之间的切换。这一现象表明东汉(     
A.皇权受到外戚制约B.社会矛盾彻底激化
C.外戚宦官交替执政D.外戚频繁干涉朝政
2023-12-2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梁平区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汉代豪族在地方社会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如图显示了两汉时期豪族大姓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
(注:图中“人”是指史书上仅提一人之名姓的豪强大族,其背后也是以家族为后盾)
A.人口增长数量B.土地兼并程度C.政治中心转移D.儒学传播范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