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魏孝文帝下均田诏(公元485年下诏)之前四年,北魏政府已有整顿户籍的命令。实施均田制之次年,北魏政府在地方基层设置三长制,即五家设一邻长,二十五家设一里长,一百二十五家设一党长,皆取“乡人之强谨者”为之。然后由“三长”制造户籍册,“隐口漏丁”,一一附实。据此可知,孝文帝设三长制造户籍册的根本目的在于(     
A.掌握人口变动,以便征发赋役B.促进胡汉交融,缓和民族矛盾
C.建立北魏政权,重新统一北方D.加强基层管理,主导社会救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晋时期,晋武帝特别开设“寒素科”大举寒门,到了东晋则形成了“寒门掌机要”的局面。通过这些举措(     
A.庶族地主取代了门阀士族B.社会阶层流动大大加快
C.选官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D.皇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幽州北等长城一带,羌、氏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
A.加快了中原王朝的衰落过程B.使边患危机更加严重
C.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D.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
2021-01-24更新 | 1430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励德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魏晋南北朝史论》统计,道武帝至献文帝90年间共出猎67次,平均1.3年就出猎一次,其中明元帝在位15年其出猎次数就高达22次。而孝文帝在位29年出猎次数为0。这反映出鲜卑族
A.传统经济方式有所改变B.民族性格正在逐渐丧失
C.政权正逐步走向封建化D.传统生活环境发生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北方民族内迁与中原汉族南迁”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①内迁民族卷入对中央权力的争夺中
②南迁人民推动了对江南地区的开发
③自此中国进入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④南方的经济实力已渐渐超过了北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十六国时期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一些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例如:匈奴政权前赵的刘渊“《史记》《汉书》、诸子,无不综览”,鲜卑政权前燕的慕容觥“尚经学,善天文”,氐人政权前秦的苻坚“博学多才艺”等。这种现象
A.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B.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C.导致了九品中正制确立D.受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
2021-06-05更新 | 1403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刘渊称帝,以刘汉后裔自居,因此国号为汉。随后,刘渊否定西晋的政权低位,同时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这些做法(       
A.反映出中原故土文化依然强势B.意在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
C.彰显了其对统治合法性的追求D.有效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
2023-09-15更新 | 573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有资料统计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C.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D.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
2023-09-21更新 | 532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9月)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晋初年,为了利用宗室拱卫皇权,分封了许多同姓王;设置辖区广大的都督区,由同姓王担任都督,掌握军队,镇守地方,称“宗王出镇”。这些措施的影响是(     
A.阻碍郡县制的推行B.有利于民族的交融
C.造成了剧烈的战乱D.维系了西晋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统计,北魏最盛时期户口数“已经恢复并超过了东汉时的水平”。《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黄河中下游农副业技术领先于长江流域。这表明南北朝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即将完成B.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
C.土地改革推动经济发展D.北魏农业技术比东汉先进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