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挎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重心南移
C.民族交融的加强D.对外贸易发达
2023-02-20更新 | 438次组卷 | 4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此举对于北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举措,并能起到同样效果的有(  )
①开通巩固统一的大运河②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③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④颁行九品中正制,维护鲜卑贵族特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③④
3 . 东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由此可知(     
A.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B.东晋出现分裂割据
C.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鲜卑族的慕容氏已经建立了政权,并且成功入主中原,但仍旧采用晋臣称呼自己,并没有称帝。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鲜卑族深受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影响B.鲜卑族试图维持原有的生产方式
C.鲜卑文化与汉文化碰撞交融的反映D.慕容氏慑于汉族中央集权的威严
2022-12-07更新 | 48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图中空白处应是(     

A.东汉B.东晋C.北魏D.南宋
2022-09-12更新 | 890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南朝刘宋时期,“荆城跨有南楚之富裕,扬州拥有全吴之丰饶,鱼盐杞梓的收益,可以滋养四面八方,丝绵布帛之丰茂,可以供天下百姓穿戴”。这反映当时(     
A.北方经济严重依赖南方B.长江中下游区域经济发展
C.民族交融取得重要进展D.分裂割据的局面已经结束
8 . 对比图1、图2中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这一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A.缘于北方农业耕作技术退步B.反映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C.体现南方游牧经济发展迅速D.说明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
2022-02-17更新 | 958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但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B.气候条件变化
C.西北少数民族崛起D.南方经济发达
2022-03-05更新 | 904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树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拓跋鲜卑本是游牧民族,北魏建国后开始发展农业,到孝文帝时期,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经济模式。随着经济转型,法律制度也发生相应变化。北魏太武帝修改律令,规定:“大逆不道腰斩,诛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女子没县官。害其亲者,轘之。”太和十一年(487),孝文帝下诏:“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逊父母,罪止髡刑,于理未衷,可更详改。”北魏前期游牧经济下,官吏依靠班赐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物资,班赐的最大来源是掠夺战争。为了约束官吏,整治秩序,北魏设置赃罪,但贪污仍屡禁不止。孝文帝时期,实行班禄制,为官吏发放俸禄。盗罪在历史上由来已久,至迟在西晋时“盗”有了法律意义上的概括。拓跋氏隆兴之时,规定:“盗官物,一备五,私则备十。”太武帝以降,对于盗取官财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盗劫官私财物者流放至边地,甚至处以死刑。太和十六年(492),孝文帝亲自勘定流刑:“诏群臣于皇信堂更定律条,流徒限制,帝亲临决之。”流刑自此入律成为正刑。这一系列措施,适应了经济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为北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姚周霞《转型前后北魏经济变迁对立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法制改革的背景。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