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止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据此可知,少数民族内迁(     
A.改变了各民族的人口数量B.促进中原人民南迁开发江南
C.说明少数民族比汉族先进D.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2024-06-0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学科训练历史试卷
2 .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讲究规划布局,东晋南朝建康城的营建基本模仿了魏晋洛阳城的都城形制而北魏洛阳城的重建又学习、借鉴了建康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模仿与被模仿

历史地图示意图可以使人直观地了解空间因素和图中展示的社会因素的变化,从而认识和理解历史。观察三幅图,对“模仿与被模仿”作出阐释。
3 . 疆域的变化反映着朝代的更替,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三个政权并存的时期。下列不同时期的地图按时代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③B.②③④①C.④①③②D.③②①④
2024-06-01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五胡”,通常是指十六国时期入主中原并建立政权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个北方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在叙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时,提出了“五胡入华”推动了中华民族大交融的观点,对这一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大量历史事实对长期以来流传的“五胡乱华”的传统观念作出了调整,弘扬了基于共同体意识之上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摘编自彭丰文《“五胡入华”是华夷各族共同的历史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五胡入华”这一史学观点加以评述。
2024-05-30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曹操高陵出土了大量标识“随葬品的名称和数量”的石牌件,如“胡粉二斤”“绒手巾一”等。这些石牌反映了(     

A.文明成果相互吸收B.曹魏统治区域扩大
C.对外交流日益频繁D.黄河流域民族交融
2024-05-3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三)历史试卷
6 . 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时代的阶段特征是(     

A.文明初现B.制度创新C.政权分立D.繁荣开放
2024-05-3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华

材料一   “中华”一词始见于记载两晋南北朝史实的史籍中。在当时东晋、南朝士人中,“强胡陵暴,中华荡覆”、“中华覆败,沉没戎虏”是一个很普遍的说法。将原西晋统治下中原地域的朝臣、士人统称作“中华人士”“中华之士”。从当时对“中华”一词的使用来看,可以发现如下事实:第一,“中华”用以指原西晋统治下的中原地域;第二,“中华”一词主要用以称谓原西晋的朝臣和中原士人。第三,使用“中华”一词的人主要是南迁的原西晋的朝臣和中原士人,他们对胡族大举入据而“湮没”和“荡覆”的中原政治及文化传统无限感伤与眷念。“中华”一词对胡族这一“他者”的排斥显而易见。

材料二     晋室南迁后,“北方世家大族未获南迁者,率与胡人合作”则是当时极普遍的现象。北魏、北齐、北周,均有相当数量中华士人参与权力中枢,他们是为北方民族政权塑造“中华”身份并推动其一步步融入“中华”的关键力量。北魏、北周等少数民族政权在主观上对“中华”不抵触、不排斥。孝文帝时大臣韩显宗上疏,斥南朝“欲擅中华之称”,说明北魏心目中已经以中华自居。北周闵帝时还在关中地区设置了“中华郡”(今陕西省富平县)。

入唐以后,“中华”不但成为唐朝的别称,在与外国或周边政权交往时大多使用“中华”一词,标志着“中华”实已成为中国的名号,“赤县神州,即有唐中华之国也”。李唐统治集团是北魏、北周以来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北方少数民族上层集团代表,其竭力以“中华”自诩,最终使“中华”成为新的胡、汉融合体的统称。

——摘选自石硕《胡入中华:“中华”一词的产生及开放性特点》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一词产生的时代背景。
(2)依据以上材料,概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华”一词内涵扩大的过程及意义。
2024-05-28更新 | 33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服妖”被视为一种“妖风”“妖象”,是对封建礼制中“服制”象征体系的背叛和挑战。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妖”现象多发,如最高统治阶层“好胡”之风。这一现象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社会风气败坏B.古代礼崩乐坏C.民族交流交融D.门第观念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借西晋王室衰微之际,以迁移、战争等方式在北方地区建立政权。为构建政权的合法性、适应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各少数民族政权(     
A.推行汉化改革B.强调民族特性
C.加强中西交往D.调整军事政策
2024-05-2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10 . 三国时期的田庄,多以屯、营等编制单位或堡、寨等建筑外观来命名;东晋南朝时期的田庄则多称为别墅、田园。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政局的稳定性有所加强B.士族势力受到削弱
C.大土地所有制走向衰落D.商品经济发展迟滞
2024-05-27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