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三国至隋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保持着长期安流的局面,其中见于记载的河溢现象只有几次。如果要考察这一时期长期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我们更应关注的因素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时局B.治理水患技术的进步
C.政府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D.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
2023-04-10更新 | 547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2 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材料三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有意迁都洛阳,在遭到大臣们集体反对后,与其堂叔任城王拓跋澄进行秘密商谈)

孝文帝:“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

拓跋澄:“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

孝文帝:“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

拓跋澄:“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被亦何所能为。”孝文帝:“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戍日,孝文帝下令修筑黄河大桥,准备率军渡河南下。秋季九月戊辰日,孝文帝渡黄河,庚午日,到达洛阳。

——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一个相关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说明。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以洛阳为都城的利弊。
2023-02-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擅长骑射的勾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治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都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発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材料二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原,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カ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可成,使其整体的汉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孝文帝“整体的汉化”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从西晋灭亡至隋朝建立,曾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①氐族的成汉        ②氐族的前秦        ③鲜卑族的北魏        ④鲜卑族的北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