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5 道试题
1 . 北方少数民族男子原来是披发左衽、窄袖、长领长袍,女子是冠帽夹领,小袖短袄。魏晋南北时期,胡人穿上了宽大飘逸的汉服,汉人也流行窄袖紧身的胡服,这反映了(     
A.胡汉文化已无差异B.胡汉服饰趋于一致
C.胡汉民族矛盾尖锐D.胡汉民族交融成为常态
2022-11-0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师专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朝墓志节选
出处节选
《魏故宁陵公主墓志铭》遥源远系,肇自轩皇(黄帝)
《魏故镇远将军秘书郎中崔(混)君墓志铭》攸哉世禄,胤自炎皇,典岳伯夷,唯师以望
《大齐魏(懿)翊军墓志铭》盖轩辕黄帝之苗裔
墓志号称“地下族谱”,该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少数民族统治的合法性B.政权并立下的民族认同
C.汉族文化受到大力推崇D.血脉联系推动国家统一
3 . 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该均田制的是(     
A.北魏孝文帝B.隋文帝C.唐高宗D.唐玄宗
2022-11-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料记载,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姓名均可考的民族间通婚共241起。其中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通婚有158起,占族际通婚总数的65.6%。这可用于说明北朝时期(     
A.民族交融出现高潮B.民族政权和平更迭
C.民族隔阂已经消除D.门阀制度趋于消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时以汉朝的继承人自居;鲜卑人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     
A.少数民族对华夏文化认同B.多民族政权并立并互相争夺
C.战乱频繁导致了国家分裂D.公认黄帝为各民族共同祖先
6 .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A.消灭了鲜卑族的陋习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D.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后赵石勒设“君子营”,礼遇“衣冠华族”,重用汉儒张宾等,“朝会常以天子礼乐飨其群下,威仪冠冕从容可观矣”。北魏拓跋珪吸收汉族士人,制定典章制度,按照周秦以来中原王朝的规模,建立北魏朝廷,这些做法(     
A.致使民族矛盾基本消除B.增强了北魏政权合法性
C.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D.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与汉印严谨、整饬、端庄典雅的基调不同,两晋南北朝的印章渐失匀整、工稳气象,而趋于恣肆消散,章法自由率意,印文纵放不羁,且将军与武官的印章逐渐增多。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受政权更迭、战乱频繁的影响B.外来文化的影响深刻
C.民众的审美取向发生巨大变化D.士族门阀制度的兴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的鲜卑族源自中国北方的匈奴故地,政权建立前期都城在平城。当拓跋魏的势力扩展到贡河以南的大片地带时,其政治中心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平城一带的农业本来就不及中原地区,孝文帝时期又屡次发生水、旱、疾疫诸灾,粮食供应问题更为严重。平城的拓跋贵族势力盘根错节,相当牢固,对于锐意接受汉族先进政治、经济制度和生活习俗的孝文帝而言,很难进一步改革。

——摘编自史苏苑《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平议》

材料二   唐太宗即位时面临着纷紧复杂的政治形势,周边民族众多,地域广阔,而且采用不同生产方式的各个民族分别位于不同的边疆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迥然有别。只有根据当时各民族具体的特点,灵活地采取招抚、争取、和亲等各种方式,按照开明的怀柔政策,采取不同形式和多种策略措施才能处理好边疆纷争。

——摘编自马艾鸿、张金铣《从平定薛延陀看唐太宗经略边疆的方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采取不同形式和多种策略、措施”经路边疆的史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考古发现,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鲜卑人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北燕政权的都城,在形制上都继承了夏朝以来天子之都的标配——“三门道”形制。由此可见(     
A.魏晋时期民族文化多元融汇B.南北政权长期分裂对峙
C.少数民族甘做东晋政权附庸D.慕容政权追求天下一统
2022-10-21更新 | 665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