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021-06-13更新 | 15604次组卷 | 128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历史学者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评价九品中正制时写道:“九品中正之弊,果如何乎?论者皆曰:‘用人不容不论其才,才又各有攸宜,中正品平,皆不能具。若论考绩,尤不应舍功实而采虚名。’”这一评价说明九品中正制(     
A.忽视选拔对象的才能和实绩B.制约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C.强化了士族阶层的政治特权D.扩大了门阀政治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九品中正制之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据此可知(     
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
C.中央选举权利得到加强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2023-04-27更新 | 1470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九品中正运行之初,品第人物必须提供三个项目:一曰世,二曰状,三曰品。“世”指家世,“状”指政绩才能,“品”指言行品德。据此可知,当时的九品中正制(     
A.以重家世为最要B.重在维护士族的特权
C.加强了中央集权D.适应了政治军事需要
2022-09-15更新 | 1055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的“士”是历代的精英阶层,其内涵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西周时期的士是等级制度中贵族的最后一个等级,需要在官学中学习“六艺”等文武知识与才学。春秋战国时期,“士”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崛起,以知识与才学为各诸侯国所重视;士的来源广泛,私学成为“士”的教育主要途径,士在各诸侯国中担任各种官职有带兵作战、有纵横外交、有担任一国之相和各级行政、有从事教育的,士的派别也非常之多。

材料二   经历两汉,“士”成为儒学之士的主要称谓,以学习儒家经典“五经”为主,也重视“御”“射”“求”“数”等六艺中的实际才学,但到魏晋时期,“士”固化为特殊的阶层。隋唐宋元,“士”的来源又逐渐广泛。明清时期,“士”主要指科举达到秀才以上的读书人,所读之书基本以“四书”“五经”为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内涵出现重大变化的原因,简析春秋战国时期“士”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汉至明清时期“士”的内涵出现的几次重大变化,并指出这几次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2-06-05更新 | 1036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在谈及魏晋政治时指出:“如果让皇权在官僚政治与士族政治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那么皇权将倾向于前者而不是后者。皇权固然必须给予官僚相当特权以换取其合作,但并不情愿让其分割其权势。”该学者意在说明(     
A.皇权与士族特权间互相制衡B.选官制度变革有一定必然性
C.分权体制削弱了政府统治力D.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朝末年的韦昭渡,属京兆韦氏,咸通进士。却被宦官田令孜讥讽为“在中书则开铺卖官,居翰林则借人把笔”;至于裴枢,出自“代袭冠冕”的河东著族闻喜裴氏,咸通进士。更只被军阀朱温及其心腹视为“衣冠宿望难制者。”材料表明士大夫群体(     
A.构成资质令人瞩目B.来源兼具科举和门户特点
C.对品第的维护和自矜D.完全由新兴势力构成
2023-10-25更新 | 539次组卷 | 1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朝的科举取士中,试诗的科目非常少,而试“策”的科目较多:秀才科试“方略策”,进士科试“时务策”,明经科试“经义策”,其他明法、明算等亦各试相关学业之策。材料表明唐朝(       
A.关注官员的治国理政能力B.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C.扩大官僚政治的社会基础D.试图调整人才选拔的方式
9 . 西汉时期,州举秀才、郡察孝廉,通常为本州郡人。南北朝时,异地察举和异地求举觅举之风渐趋流行,这反映了()
A.门阀士族制度形成B.人口流动现象加剧
C.刺史行政权限扩大D.官员铨选制度更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重要科目之一。汉朝规定各郡国每年须按规定入数向朝廷举荐人才。其中被推选为孝廉的人,不仅“德行高妙”而且“学通行修”。这客观上
A.提升了官吏的整体素质B.打破了门阀对政权的垄断
C.解决了阶层固化的问题D.动摇了郡县制的政治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