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021-06-13更新 | 15606次组卷 | 128卷引用:新疆昌吉州阜康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唐初,虽然个别商人通过纳赀等途径入仕,但这些途径并不被视为“正途”。唐代中后期,政府规定“三年内弃商专业”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表明唐后期(     
A.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B.科举制度得到完善
C.阶层流动性有所增强D.商人跻身统治阶级
4 . 唐朝前期,进士科选才多注重考生文章或诗赋的文辞是否俊美华丽;天宝年间,进士科中官吏的选拔则更加注重实际能力。这体现了(       
A.选官方式发生变化B.科举制运行有失稳定
C.社会公平难以保证D.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人深谙“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之理,对选官制度极其重视。以下提法对应的选官制度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①“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芳”。
②“逐计官资以定品格,天下以居位者为贵”。
③“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
④“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
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唐书)记载,许多状元出身书香门第,如孔纬,孔子的后代,祖父孔戮举进土第,官至礼部尚书。唐代有家世资料记载的状元中仅4名为寒门,占比8%。由此可知,唐代(     
A.出身背景影响科举竞争B.世家大族把持入仕门径
C.科举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D.社会阶层流动趋于停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魏吏部尚书崔亮说:“昔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书,尚书据状,量人授职,此乃与天下群贤共爵人也”。可见九品中正制是由州郡中正负责推荐,将各品第人物的详情上报吏部,再由吏部授予职位。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是对察举制的继承和发展B.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央集权
C.使人才选拔制度趋于完善D.使选官用人之权脱离了君权
8 . 汉代选拔人才,以荐举制取代世袭制,以察举、征辟诠选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把选才权收归朝廷,把人才分为九等,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知,汉到魏晋时期人才选拔的趋势是(        
A.更趋向于公平公正B.更趋向于选拔权的归属
C.更趋向于重视血统D.更趋向于才学和能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是以功臣封侯食采,子弟平流涌进,而不知随时向民间吸取新因素,增加新血轮,致政府与民间日逐悬隔,在上人材日稀,在下民情隔膜。上下不能连贯,有僵化为新贵族之趋向”。为此汉政府创立了:(     
A.内外朝制度B.察举制C.郡国并行制D.九品中正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颁布“代人定姓族诏”,对鲜卑贵族如何确定尊卑和等级作了十分细致的规定,确定了鲜卑贵族定姓族的具体方案.,诏令明确规定,“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给予“勋臣八姓”特别优待。对认定为姓族的鲜卑贵族的铨选优待可荫及五服以内支亲。“凡此姓族之支亲,与其身有缌麻服已内,微有一二世官者,虽不全充美例,亦入姓族;五世已外,则各自计之,不蒙宗人之荫也。虽缌麻而三世官不至姓班,有族官则入族官,无族官则不入姓族之例也”。北魏王朝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特别是入主中原后,多次征召汉族士人,对才华出众者予以礼遇、重用,其中包括不少汉族高门大姓。

——摘编自彭丰文《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北魏孝文帝门阀政策探究》

材料二 唐承隋制,政府完善科举制度,使得寒门子弟进入仕途致身高位的愿望不再遥不可及,武周革命取得成功,武则天称帝使得关陇集团势力遭受致命的打击,朝堂政治的重新洗牌,造成了政治上的真空,武则天为巩固其地位以及权臣私心作祟,姓氏录的修订完完全全的按照现任官品高低甄选士流,很多以军功升至高位以及通过其他途径进入唐中央政权得任高官的庶族寒人,骤然被列为士族行列,同时科举之路大开,一大批庶族寒人进入政治中心,贵族政治全而瓦解。

——摘编自田磊《科举制与唐前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门阀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门阀衰落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