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  )
A.政事堂议事的宰相B.御史大夫
C.三省六部的长官D.谏臣
2 .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
2019-01-30更新 | 2924次组卷 | 64卷引用:【校级联考】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有史学家认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是指
A.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
B.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使宰相能各司其职
D.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太宗给一些低级官员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号,让他们参与决策国家大政方针的政事堂会议;唐高宗后,尚书省实际上的最高长官仆射同样须加封此封号,才能与会。这反映出
A.政事堂成为皇权运作的中心
B.中书省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专制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被降低
2019-01-0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贞观政要》载,唐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由此可见,唐太宗设置中书、门下两省的直接目的是
A.分散相权以保皇权
B.防止尚书省决策出现错误
C.相互监督,以防出现错误
D.使中央能有效地管理地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太宗在册封西北少数民族将领为王时,计划让前去封授的大臣顺路从甘肃天水为自己买回一匹宝马,此计划遭到谏臣魏征的强烈反对,其理由是如果把买马和封授两件事放在一起,则有可能影响民族团结。最终,唐太宗放弃了顺路买马的计划。由此事可推测出
A.唐太宗惧怕谏臣魏征
B.唐代民族关系紧张
C.魏征任职于门下省
D.三省长官可驳正诏令
2019-01-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清北班培优卷I历史试题
7 .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改称为凤阁、鸾台,并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旨在
A.加强专制皇权
B.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扩大官员选拔范围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材料二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的原因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及三省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太祖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和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
9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的中朝制度
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D.明朝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10 . 隋朝对秦朝丞相制度进行的重大调整是
A.设立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立内阁,强化王权
2018-12-0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