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材料一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哪一对基本矛盾?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几个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哪些史实能够反映材料二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对此你如何评价?

12-13高一上·广西柳州·阶段练习
名校
2 . 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   )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
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
2018-10-10更新 | 164次组卷 | 27卷引用:[首发]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三   (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全家处死。


(1)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三省的职责和分析其主要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分割相权的举措。
(4)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诏敕用黄、白麻纸书写。普通诏敕由中书门下省用黄麻纸书写,称为“外命”。而“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则不经中书门下省,由皇帝直接向下传达,称为“内命”。据此判断,“内命”的运行体制
A.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B.凸显了皇权至高无上
C.使宰相相互制约平衡D.规避了官吏擅权现象
2018-10-02更新 | 2435次组卷 | 35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性高中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衰落
B.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
C.宰相成为宦官附庸
D.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6 . 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C.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D.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2018-09-05更新 | 579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8 . 贞观年间,太宗指定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参与政事堂会议。以后又出现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种做法
A.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
B.加强了三省长官的职权
C.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D.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
9 . 以下为中国古代历代中央机构演变示意图。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2018-04-13更新 | 108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涉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牛李党争是中国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

——摘编自《新唐书》

材料二   驴象之争代指美国政治竞选,也是美国两党制的喻词。“驴子”是民主党的党徽,“大象”是共和党的党徽。2016年美国“驴象之争”在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与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之间展开。胶着的选情在金融市场掀起风浪,股市倾跌、债市下滑,而黄金等避险资产又重新获得青睐。出乎绝大多数人意料,尽管美国主流媒体和选前的各种民调明显看好希拉里,但选民用选票表达了不同的声音。不靠谱的特朗普击败希拉里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欧洲政治精英和学者担心,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会助长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运动。韩国前外长金星焕曾对记者说,如果特朗普当了美国总统,对韩国将是难以想象的“灾难”。

——摘编自搜狐网时政新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牛李党争、驴象之争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李党争、驴象之争的影响。
2018-03-22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9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