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1 . 《旧唐书·文苑传·元万顷传》“善属文,放达不羁…朝廷疑义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朝廷设“北门学士”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弥补宰相政事繁多而才干不足的缺陷
C.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皇权统治
D.监察宰相减少政治腐败
2 . 秦汉时期设立朝议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
A.政务都由朝臣商议最终决策
B.削弱皇帝权威
C.利于皇帝决策时的集思广益
D.解决君相矛盾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

——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得宣告大赦、特赦、减刑,但大赦须经参议院之同意。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是如何实践唐太宗的观点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中立法权是如何限制行政权的?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临时约法》的进步性。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控掌于机关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宋代军事、财政、用人三权都有掣肘,都分割了,这显见是相权之低落。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是如何分散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018-11-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平行班)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简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古代东方的君主制相继演化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在信息困难的农耕时代有效地保障了地域国家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广大地域上的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因此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杨宁《历史学岛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四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据材料二,说明东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东西方实行不同政治制度的成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中书省
B.尚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2018-11-07更新 | 465次组卷 | 100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潜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下列封建王朝的政治措施旨在分割宰相权力的是
①汉初分封同姓诸侯
②唐代设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设中书门下
④建立中外朝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 权力制约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尚书左右仆射若得兼衔,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机务”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会议,获得真宰相之身份。……但到开元以后,即尚书仆射不再附有出席政事堂之职衔了。如是则他们只有执行命令之权,而无发布命令及参与决定命令之权。……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却无根本的变动。

——据《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代尚书省的职权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三省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元代行省制创立的意义。为什么说历代地方管理制度“却无根本的变动”?

2018-10-1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图,判断下列有关该图反映的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创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
C.相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D.加强了中央集权
10 . 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写道:“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堂。”这说明唐朝
A.权力中心转移到了政事堂
B.三省之间扯皮的现象被杜绝
C.皇帝的决策失误彻底消失
D.三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