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人追求外来物品的风气渗透了唐朝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各式各样的家庭用具上,都出现了伊朗、印度以及突厥人的画像和装饰式样……。实际上整个唐代都没有从崇尚外来物品的社会风气中解脱出来。

——【美】薛爱华著,吴玉贵译《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

材料二   唐诗描述“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唐朝时的女装,流行袒胸窄袖。隋唐时期的饮食品种繁多,仅饼类就有饼、烤饼、薄饼、油煎饼等多种。开元以后,长安“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唐玄宗逃难途中,杨国忠就献上胡饼给他充饥。那时不少蔬菜来自国外,像来自地中海的莴苣、来自印度的刀豆、来自波棱国的菠菜等。隋唐时期盛行饮酒、喝茶,中原人从高昌学来酿造上好葡萄酒的方法。那时候,贵族高官的住宅规模很大,用回廊连成庭院,后面还有假山、水池、楼阁组成的园林。不少园林中有球场,这也是从波斯等国学来的。隋唐还是室内家具大变革的时代,使用高型家具和垂足而坐,已逐步代替古老的席地而坐的习惯。从敦煌壁画看,后世的床、桌、椅、凳等主要家具,在唐末已经基本形成。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唐朝的社会生活状况。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2 . 康有为说隋代书法的情况是:“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故简要清通,汇为一局,淳朴未除,精能不露。”又说:“隋碑风神疏朗,体格峻整,大开唐风。”康有为认为隋朝书法
A.以南方的秀美为主要特点B.淳朴峻整趋向单调
C.具有融会性与过渡性特征D.风格保守缺乏创新
3 . 唐高祖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下,佛教位居第三;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宣父”,立孔子庙堂于国学,并大征名儒为学官;唐玄宗时则进一步追说孔子为“文宣王”,被王者服,南向坐。这反映出唐代
A.道教取代儒家成为正统思想B.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的地位
C.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D.儒家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
4 . 唐代韩愈认为“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的做法,会导致国人全都要沦为夷狄的危险,继而他
A.反对佛教的来世说B.推动宗教相互融合
C.力主复兴传统儒学D.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5 . 唐朝时,胡饼、阿月浑子、波斯枣、胡芹等“胡食”曾十分流行,甚至一度出现“贵人御馔,尽供胡食”的情形。这反映了当时
A.对外交流影响社会生活B.盲目崇拜西洋风尚
C.中外饮食习惯趋于一致D.文明中心不断西迁
6 . 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在天竺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又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这些信息说明
A.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密不可分
B.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C.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D.佛教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7 . 唐代是我国封建时代文化的高峰时期。下列有关唐代文化现象正确的有
①出现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②由隋人唐的书法家创立了“颜体”和“赵体”
③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   ④民间出现“曲子词”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 . 关于唐朝诗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朝的繁盛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B.唐朝时期各种诗体都已趋于完备
C.唐朝诗歌在创作手法上都是现实主义D.晚唐多伤时感世之作
9 . 东晋葛洪明确将"忠孝和顺仁信”作为修道的前提.宋代道教净明道指出“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全真教奉(道德经》《孝经)为圣典。这反映出道教
A.受到儒家伦理影响B.倡导三教融合
C.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首倡无为而治

10 . 材料   唐代武则天曾利用佛教为改朝换代制造舆论,佛教几乎成了武周的国教。武则天修建了很多佛寺,许多人出家为僧。佛教势力发展,“是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全国的僧尼人数膨胀到数十万。僧尼不服役、不纳税,建寺造像又是绝大的浪费,给封建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危机。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议,下令裁汰僧尼,强迫一万二千僧尼还俗。同年下令,所在不得创建佛寺,并禁止民间铸佛像和抄写佛经。这些措施,使武周以来滥兴佛寺、广度借尼的歪风遭到沉重打击,抑制了佛教势力的发展,对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具有明显的极作用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初佛教盛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采取抑制佛教政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