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监察御史曹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太监)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后经曹修古申诉,皇帝即刻下令杖责。这一事例可用来说明,北宋(     
A.宦官乱政现象较为突出B.崇文抑武理念得到发展
C.君主对监察官员的维护D.监察体制的严密性加强
2 . 宋初在方镇(藩镇)取消之后,中央政府无力直接管理三百多个统县政区,于是设立路来实行间接管理,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当,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和官员系统,隶属于不同的中央机构。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初期(     
A.创新制度加强地方治理B.地方行政层级划分的混乱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D.推行重外轻内的治国理念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乾德元年(963),春正月,初以文臣知州事。……夏四月,诏设通判于诸州,凡军民之政皆统治之,事得专达,与长吏均礼。大州或置二员。又令节度使所领支郡皆直隶京师,得自奏事,不属诸藩,于是节度使之权始轻。

史料二   乾德三年(965),三月,初置诸路转运使。……赵普令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悉送汴都,无得占留。

史料三   乾德三年(965),八月,选诸道兵入补禁卫。复立更戍法,分遣禁旅戍守边城,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役。自是将不得专用兵,而士卒不至于骄惰,皆赵普之谋也。

——以上材料摘编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


【探究】
(1)史料一是宋初针对节度使的规定,指出这些规定是如何限制节度使的?目的是什么?
(2)史料二、三的措施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何作用?
2023-09-11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
2023-09-02更新 | 864次组卷 | 5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5 . 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共事的韩琦对他多次羞辱。狄青慨叹,“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宋朝(     
A.“冗官”“冗兵”严重B.“崇文抑武”国策
C.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D.理学观念影响政治
6 . 秦汉至唐,台谏分立而设。谏官掌规谏献纳,纯为言官。御史负责监察,职在纠察官邪、肃正纲纪。谏官本隶属于门下省,而宋代则谏垣独立,并无长官。而且宋制,台官谏官同为须皇帝亲擢,不得用宰相所荐举。这种变化说明(       
A.权力制约渐趋完善B.官僚队伍日益庞大
C.监察权力独立运行D.君主权力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2023-07-10更新 | 4598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翰林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968—1068年北宋军力发展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北宋(     
时期兵力(人)禁军(包括骑兵)(人)
开宝元年至八年(968—975年)378300193000
至道元年至三年(995—997年)666000385000
咸平年间(998—1003年)1000000530000
天禧元年至五年(1017—1021年)912000826000
庆历元年至八年(1041—1048年)1259000826000
治平元年至熙宁元年(1064—1068年)1162000663000
A.军事斗争的形势异常严峻B.边疆危机愈演愈烈
C.过度集权的弊端逐渐显露D.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
9 .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出宋朝政治体制(     
A.解决了“三冗两积”的问题B.使皇权得到强化
C.有利于缓和皇权与相权矛盾D.有利于监察相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进奏院始建于唐代安史之乱期间,一般由藩镇自行选举所属幕职担任,其主要职责是接待各地来京办事的官员、转递公文、收集情报等。宋代设都进奏院统一管理各州进奏院,并对进奏官进行厘选,一般以八品文官或三班使臣充任,仅为传递公文的文书官员。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     
A.监察制度的延续性B.地方力量的发展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选官制度的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