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6 道试题
23-24高一上·云南楚雄·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赵普在与宋太祖的对话中,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并被采纳。该建议针对的是(     
A.宰相专权B.冗兵问题C.军阀割据D.宦官乱政
2 . 992年,宋太宗在诏书中说,转运使“外分主计之司,虽曰转输,得兼按察,总览郡国,职任尤重,物情舒惨,靡不由之”,“凡转运使厘革庶务,平反狱讼,漕运金谷”。其对转运使职责的描述反映出宋代地方机构的基本特点是(     
A.官吏权力重叠交叉并相互掣肘B.地方官员的权力划分界线模糊
C.由中央派员直接控制地方财政D.由中央官员行使地方的司法权
3 . 北宋翰林学士的本职是起草诏命和参与谋议,但皇帝还常令其兼领他司,如知审官院(掌中下级文官考核选拔),判尚书省、太常寺(掌宗庙礼仪),领开封府,任三司使等。另外,还有一些临时差遣,如典掌选举、编修书籍、出使外方和审理大狱。由此可见,北宋时期(       
A.君主专制继续强化B.中枢权力发生转移
C.官员执政能力提升D.官僚监察制度严密
2023-12-28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
4 . 某史学家指出,宋代前期制度设计的核心,简单地说是“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应当说是以消极的方式,防止统治出现弊病。下列可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A.加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防御B.削弱地方权力强干弱枝
C.改革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D.发展工商业以富国强兵
2023-12-2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
5 .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与枢密对掌大政。史料反映了宋朝中央官职设置的特点是(     
A.地方上文官制约武将B.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C.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D.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2023-12-2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考试(三)历史试题
6 . 宋代州设置通判的员数,分情况制定:文臣为知州的州,一般设通判一员,不及万户的州不设通判;武臣知州的州,无论大小一律设置通判一员或者二员。宋代通判的设置(     
A.提高了各州行政效率B.意在提升地方上的军事实力
C.保障了国家决策正确D.凸显出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
7 . “内降”主要指帝王绕过中枢机构直接从内宫下达给有关部门的命令。宋仁宗时吏部侍郎、枢密使杜衍屡次拒绝执行宋仁宗的“内降”,并将积压的“内降”十多份如数封还仁宗。而包拯、韩琦等人都曾上书仁宗请绝“内降”。这表明当时(     
A.君相矛盾逐渐爆发B.权臣擅政问题日益突出
C.吏治改革亟待推行D.文官政治发挥积极功效
8 . 宋太宗时,定殿前唱名、皇帝亲赐及第之制,进士直接成为天子门生,从而使士子及第“恩出天子”而革“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之故习。宋太宗此举(       
A.禁绝了党争现象B.强化了君主集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D.稳定了地方秩序
2023-12-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联考(12月)历史试题
9 . 下图呈现的是西晋至北宋寒门子弟(非门阀士族出身)占入仕群体的比例统计图。这反映了(     )
A.官员录用人数逐渐增长B.文官政治得到发展
C.阶层流动限制得以消除D.崇文抑武风气渐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宋代以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四监司,分别是经略安抚司、运转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措施旨在(       
A.解决积贫积弱B.抑制武将势力C.提高行政效率D.强化中央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