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之后,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实际上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的制约B.君主专制呈现明显弱化趋势
C.唐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大大削弱D.行政效率提高相权得到加强
2 . 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材料二:


请回答:
(1)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他们在强化皇权限制相权方面四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在材料二中,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019-01-2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控掌于机关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宋代军事、财政、用人三权都有掣肘,都分割了,这显见是相权之低落。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是如何分散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018-11-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平行班)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宰相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宰相之权,兵财之外,官人进贤,最其大者,而宋之相权,于此亦绌。

——(明)吕邦耀《续宋宰辅编年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宰相制”最早创设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概括宰相职能的职能和特点。

(2)据材料二,写出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运作程序。

(3)材料三中“罢宰相”的“高皇帝”是谁?据材料三指出宰相权力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8-10-20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材料三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1)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北宋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的?

(3)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是如何认识丞相制度的影响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2017-12-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题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唐宋时期政权结构示意图。唐朝的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决军国大政的权力机关,必须宰相才能参加。到宋代时,明确规定御前会议必须有皇帝参加。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中央机构行政效率的提高
C.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的趋势D.具有近代民主政治的色彩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宋朝的丞相制度又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2)根据材料二,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3)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

2017-10-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导致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B.唐朝城市管理非常严格
C.北宋采取“制钱谷”措施D.宋代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9 . 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域“路”虽建立在唐代“道”的基础上,但其划分有突破“山川形便”的趋势。如永兴军路,其辖区虽然主要在陕西,却越过秦岭,管辖着仅有五县之地的商州;淮南东路跨越淮水管辖亳州、宿州等地。宋代“路”的划分(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行政效率C.凸显了君主专制D.奠定了省制基础
2024-01-16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某高一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中央地方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和①制推行②
汉朝设立中朝(内外朝).颁布“推恩令”;设立③
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实行科举制
宋朝实行④、⑤、三司、台谏并立设立“四监司”对各州监控;州设⑥制约知州
元朝设立中书省推行⑦制度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⑦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试以宋朝为例,谈谈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建设的得与失。

材料       实际上“选举”一词很早就被使用,古代选举兼指选士与选官,如三代(夏商周)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汉代的“乡举里选制”“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隋朝开创的“科举制”。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考察、培养、选拔和任用人才的,它透露着机会平等性、选拔人才的一切以考试为尺度的客观性、组织考试的独立性、社会的稳定性和考试内容的标准化等。这在当时情形下确实难能可贵,由于“家天下”观念和伦理道德,很多被委任的官吏即使不是由人民投票产生的,也能为官清廉公正。这种制度至少给很多平民“布衣”打开了一条通往上层社会的通道,因此,中国古代的很多官吏也是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中国古代选举制度变迁的积极作用。
2023-11-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