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1 . 相比于图1,导致图2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局势的变化B.经济文化的差异
C.印刷技术的进步D.科举规模的扩大
2023-05-25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2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 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这场革命的根源可以在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明显增长中找到。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遂导致坊市制崩溃。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官方设立的市内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人们在城内任何地方都可建立商店,开设作坊店铺,还可以推车挑担沿街叫卖,当然也更不存在时间上的限制了。一些大都市还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商业街,有的同行业集中经营,有的则是不同的众多行业错杂相邻。……宋代草市进一步发展,国家在那里设立镇这一行政单位,以进行管理,在镇的下面,还设立了市这一行政单位。镇市都是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在宋代广泛出现,有的镇在人口、商业税收等方面,都超过了管辖它的州军的治所城市,它们不是政治中心,而是完全意义上的工商业中心城市,所以有些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的城市革命。

商业的兴盛,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唐代的飞钱到宋代称为便钱,仍由官方经营,并发行一定面额的便钱券。在宋代真正具有纸币性质的货币是交子。因四川使用铁币不便,当地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地取钱。不久交子改由政府发行,并设立了机构管理,交子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宋代的汇兑业务比唐代有更大的发展,除了沿袭唐代使用飞钱(宋代称便钱)外,国家还发行一种钞引,可以持钞引到各地换取需要的货币或实物。为便于便钱、钞引、金属货币等之间的兑换,宋代出现了许多金银钞引铺,进行货币兑换、汇款等业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分析出现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欧商业革命相比,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023-05-25更新 | 828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诗有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中后期遭到严重破坏,扬州盛况不复,一去不返。北宋设市舶司后,明州(今宁波)发展迅速,“凡中国之贾,高丽与日本诸蕃之至中国者,进出唯明州一港”。影响这一变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海外贸易的兴盛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治局势的变化D.重农抑商的松动
4 . 【中国古代历史学】

材料一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命子迁》中曾语重心长地执迁手而泣曰:“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史记》撤除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国春秋”的藩篱,打通了历史脉络,创建了纪传体的史学范式。

—摘编自徐杰舜《从<春秋><史记>:中华民族历史链的视野》

材料二   就“正史”而论,有八部出在唐代,如《晋书》、《梁书》、《陈书》,占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若再加上五代及宋人编纂的《旧唐书》《旧五代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则唐宋时期所修正史占二十四史的一半。……隋唐至宋编纂了各种大型类书和地志,包括《北堂书钞》《元和郡县志》以及南宋郑樵的《通志》等,将诸多传世文献和史料分类编排,给创作诗文和应对科考带来便利……唐代创立了一套体制性规定,从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到实录、国史等不同阶段当代史料整理和史书的编撰,都有规范的程序。史馆出现后并不禁止私家修史,《通典》《史通》等史学巨著,也都是私人著作。经世致用的中国史学发展到唐宋时代,尤其强调“会通”。所谓“会通”,需要史学知识的积累,也需要从历史走向当代、走向未来的宏大视野。《资治通鉴》是唐宋史学经世致用的典范之作。

——摘编自张国刚《唐宋经世史学之新高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记》的写作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史学发展的特点。
5 . 朱熹提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王阳明强调“大端惟在复心体之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与论也”。二者的言论(     
A.表明理学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B.旨在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C.意味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D.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2023-05-19更新 | 33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高考预测卷(新教材)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代政府每年预先确定茶税所缴税额,然后均摊给各地茶农,茶农完税后便可与茶商自由交易;作为国家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的专卖领域中也吸纳商人参与,实行间接专卖。由此可知,宋代(     
A.城乡商贸交流频繁B.商人逐渐主导市场
C.抑商政策日趋解体D.政府调整商业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962年,宋太祖对近臣明确指示:“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贵知为治之道。”在其倡导、督促、示范和带领下,文臣武将们的读书有了明显进步。宋太宗同样热衷于读书。他诏令史馆日进《太平总类》三卷,“朕当亲览”。上述现象(     
A.表明宋代大力推行文官治国方略B.利于促进宋代书籍出版业的发展
C.是当时科举制得以完善的重要因素D.推动了宋代学术文化的下移和繁荣
2023-05-12更新 | 740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宋朝人常以新体例、新方式对篇幅浩大的历史巨著加以改编。如王当将《左传》改编成传记体《春秋列国名臣传》五十卷,取得"人竞传之"的良好效果;翟汝文将《后汉书》“删取精要,总合传注”改编成《东汉通史》五十卷。这一做法(     
A.体现理学思想对史学的影响B.促进了史学发展和历史知识传播
C.适应了科举制度完善的需要D.有利于古代文化典籍整理和保存
2023-05-12更新 | 27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南宋时期,社会呈现出“泛官化”的趋势。所谓“泛官化”,指宋代许多社会力量向官品靠拢,努力使自己具有官僚阶层的某些特征。如大多数富人通过各种手段拥有了员外头衔,社会逐渐将富人与员外划等号,使“员外”逐渐成为富人的代名词。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社会流动趋势明显B.逐利享乐风气形成
C.人身依附关系松动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2023-05-11更新 | 126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练习历史试题(3.18)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