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明朝中期以后进入早期工业化。该学者认为早期工业化指的是近代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发展,使得工业在经济中所占地位日益重要,甚至超过农业。下面哪种经济现象反映了明清时期早期工业化的特点(     
①江南地区农民从事棉纺织等手工劳动的收入是农业收入2倍以上
②清中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20%,均高于17世纪欧洲城市人口10%的比率
③四川的井盐行业雇佣大量工人,生产分工协作高度发展
④乾嘉时期,民多改业桑、鱼,不再生产稻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4-06-0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教育学院高三历史三模试题
2 . “临清商业”

材料   明朝景泰年间吏部尚书王懊在《临清州治记》中记述:“元,始创开会通河,出县境与卫河合流,置闸河浒以通漕运。国朝迁都北平。永乐辛卵(1411年)复加疏凿。正统已巳(1449年)筑城浚濠。……于是薄海内外,舟航之所毕由……而其地遂为南北要冲,岿然一重镇矣。”

明成祖时开始在此开设钞关征收商税(钞关是中央设在地方上的直辖机构,由中央或地方派驻官员进行管理,并加强军事防卫)。临清钞关收税银到万历年间达到八万三千多两,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

临清仓储南方诸省之漕,供给易州、紫荆军需。宣德年间,临清仓有大仓、小仓、水次仓,居运河线上五仓之首,通过临清转输漕粮多达七百万石。北方毛皮,南方的茶叶、布绸、瓷器等,西方的皮货商品,皆通过运河运到临清,然后再贩运到其它地区。临清当地有土特产如棉花、麦、豆等农副产品,吸引徽商来此。此地绸布业以江浙商人为主经营,茶叶业以晋商为主经营。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临清成为重要商业城市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临清商业发展的特点。
2024-04-2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据《马尼拉大商帆》描述,西班牙人多次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仅1631年一年内,由菲律宾输入澳门的白银就达1400万两,大致相当于永乐元年至宣德九年(1403—1434年)中国官银矿总产量的2.1倍。下列有关中国经济的史实,与材料所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有(     
①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②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③白银成为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④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的出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4-10更新 | 223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1)(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4 . 下图为《晚明的全国性市场》,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时期(       

①区域性长途贸易兴盛             ②人地矛盾突出导致粮荒
③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④白银大量流入成为主要货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4-09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反映了明代中后期(     

时期

15世纪前半期

15世纪后半期

16世纪前半期

16世纪后半期

17世纪前半期

每公石米平均价格(单位:公分银)10.8416.3520.1923.0032.19
每公斤银所能购米(单位:公石)92.2261.1649.5243.4831.07
A.白银的大量流入推高了物价水平B.人口快速增长加剧人地矛盾
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造成粮食减产D.美洲作物传入带来粮食增产
2024-03-14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3)(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江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标志性象征。史前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共同参与塑造着中华文明的起源。自商周起,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与北方文化并耀于世,共同构建二元耦合的中华文化。中唐以降,经济文化重心南移,长江迎来领跑千年的辉煌,明清之际,国家经济更是依赖长江流域。近代以来,长江流域成为思想创新、革命文化孕育发展的高地,担当起中国工业文明的先导、改革开放的先锋。长江流域人文兴盛,“长江经济带”“长江城市带”“长江文化带”正在创造更加壮阔的现代文明。

——摘编自冯天瑜、马志亮、丁援《长江文明》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证有力)
2024-03-06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1)(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7 . 边疆治理与民族交融.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即玉门关、阳关)焉”。玉门关坐落在地势较高的疏勒河南岸高地上,登城举目,四野无垠。彼时疏勒河水水势浩大向西流入罗布泊,沿河流形成了一条东西交通的道路,东达敦煌,西通楼兰。凡是西汉政府出兵西域或者接受西域诸国投降等与军事有关的事务,都经由玉门关出入;而一般西汉使节出使西域或西域使者进入西汉则经过阳关。西汉时期四郡两关都处于河西走廊的绿洲之中,适宜屯垦生产。

——整理自魏迎春、郑炳林《西汉时期的玉门关及其性质》等

明中期以后,明政府继续修缮长城工事,遂使“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明蒙双方在长城沿线开设贡市、马市。昔日满目萧条的边塞重地张家口呈现“南京罗缎铺,苏杭纲缎铺,……临清布帛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的繁华景象。蒙古地区也“耕具有牛有犁,其种子有麦有谷有豆有黍”。塞外还屹立起一座归化新城(今呼和浩特市),“垦田万顷,连村数百”,“城郭宫室布满丰州川”。“蒙人入塞”与“汉人出塞”现象普遍,汉人带去了制铁、制瓦等技术。汉族“边人大都五分类夷,五分有京师气习”,蒙古族人渐习华风,历主贡市的三娘子平日爱穿大红彩缎妆汉服,“每于佛前忏悔,求再生当居中华”。明朝长城沿线曾出现“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景象。

———摘编自曹大为《长城: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玉门关作为军事关隘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政府“设四郡据两关”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明中期以后长城沿线民族互动的影响。
8 . 社会流动,包括地理意义上的横向流动,也包括阶层意义上的纵向流动。社会流动推动社会发展。下列能够体现社会流动的史实有(     
①汉朝屯戍政策   ②唐朝邻保制度   ③宋代科举考试   ④明清商帮群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2-01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明初盐场制盐,设立“团煎之法”,实行集中管理,使灶户产盐尽归官收,“其不在团煎并贮于私室者即作私盐”,视为违法。明孝宗年间,灶丁逃移、盐课缺额问题日益严重。政府进行盐业改革,盐场丁盐折银输纳,每户不再交盐,自煎自卖。对以上理解正确的是(     
①盐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革                                ②户籍管理制度日趋严格
③利于提高盐户的生产积极性                            ④自由雇佣劳动日趋成熟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4-01-20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大商人认为土地是不忧水火,不惧盗贼,百年常新的恒产,因此,他们将大量资本投资于土地。这些大商人为谋得厚利还不惜重金结交官府,取得经营特权。两淮的盐商,云南的铜商等从事的都是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只要取得了封建的经营特权,其他商人就无法插手。厚利也吸引着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高利贷的利率极高,河南地方放债,八折出借,滚算月利,不到一年,利过于本。清朝还可以出钱买官,称为“捐班”。大商人为了改换门庭提高身价,不惜重金买官。而且当官后也是有利可图的,“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摘编自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后,上海出口货值常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一半左右,进口贸易亦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在进口洋货中,70%由上海转销内地。内地运来的土货,大部分也是转销外洋的。与此同时,为外贸服务和为出口农副产品服务的加工厂陆续出现。20世纪以后,大量工厂生产的国货开始分销内地。据统计,近代上海商业计有204个行业,23个大类,还有面粉、纱布、证券、杂粮油饼等交易所。就是同一行业内部,也有分类。上海的各种商店经营各地土产,“统办全球货物”,永安百货力争做到“凡是名牌产品,只有顾客叫得出,在公司里几乎都可以买得到”。

——摘编自陈立仪、潘君祥《试论上海近代商业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

材料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大陆的封锁禁运。1950年8月,周恩来指出,“对外贸易要加强计划性,避免盲目的出口和进口,要减少对美贸易,逐步摆脱美国的影响”,“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执行良好,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贸易协定》,对苏贸易在中国整体外贸中的占比也由1950年的29.8%上升至1955年的57%。由于中苏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稳步提升,在建国初的十年间扩大了3倍以上。

——摘编自余振、王净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大商人资本的投资流向,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投资流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上海商业经济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上海商业的繁荣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