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朝松江府上海县的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华亭县的青村镇“海渔者得鱼,悉于此鬻”,杭州府余杭县“自农桑外多以埏埴(陶器)为业”。这些现象反映了(       
A.专业性市镇兴起B.手工业分工细密C.经营方式多样化D.地区贸易网形成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在中国古代社会,湛运起到过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漕运始终是京城安定和政权机关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如表为清代不同时期政府对每只漕船除运载漕粮外准许附带“土宜”(货物)的数量规定,据此可知清代(     
不同时期政府准许附带“土岩”限额
时间规定限额
康熙二十二年每只澄船除运载潜粮五百石外,许附物“土宜”六十石
雍正八年每船可附带“土宜”一百二十六石
嘉庆年间导船可滑带“土宜”一百五十石
A.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解体B.社会商业气氛渐趋浓厚
C.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D.工商皆本观念逐渐流行
3 . 【商业与文化】

材料一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资本的实力和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许多商人在“士”这个传承儒家文化政府后备官僚的阶层面前,不再自惭形秽,而是开始平等的对话。“良贾何负闳儒”的观点显示出这一时期商人的自尊和自信。然而从“儒商”、“士商”、“绅商”在明清时期的出现以及当时商人的价值取向来看,明清时期的商人似乎并不仅仅满足于治生获利,而是有着比较强烈的道德要求和精神向往。

——王燕玲《儒家传统文化与中国的官商关系》

材料二   在新的时代里,财富被认为是虔诚的象征。即便是富人也仍需要努力工作,拥有财富并且不随意挥霍成为一种新的道德标准。清教徒们既反对贵族浮华奢侈的生活,也厌恶暴发户挥金如土,但是对中产阶级的节制有度和自力更生给予了极高的伦理评价。所以,资本家们坚信自己像中产阶级一样自律而勤奋地工作,没有污点地合理使用财富,就会受到上帝的恩宠。这样的道德准则下,自然也收获了极大一批追求上帝恩宠而勤奋工作的劳动力。

——来庆滢《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解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士”“商”的关系并分析其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的道德标准”的内涵并分析其影响。
2024-05-30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新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一   《宋史·范祖禹传》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陆游也说:“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进入明代,情况发生了变化……商品性农业在明代中后期获得大规模发展。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桑蚕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到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严重的粮食匮乏。而在元明二代,早熟稻的栽种在西南各省和湖北、湖南相当普遍,两湖成了中国的谷仓。江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粮食,民谚也一变而为“湖广熟,天下足”。

——摘编自白寿彝、何兹全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

材料二   “湖广熟,天下足”出现的时间吸引了日韩两国诸多学者来考证。

国别学者研究成果
日本加藤繁发现明末刊本——《地图综要》提到“楚固泽阅,耕稼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楚多仰给焉。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他据此推断“湖广熟,天下足”形成于明末。
日本重田德在《清初湖南米市场的考察》中指出:其一、湘潭是湖南内部米谷最大的集散地;其二、汉口是湖广、四川米谷最大的交易市场。据康熙四十八年的奏疏说:“湖南相距江浙甚远,本处所产之米,运下江浙居多。”
韩国吴金城着眼于15世纪中期洞庭湖周边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认为该地域的稻作地带上升为中国粮仓的地位,是15世纪中期渐次形成的。他还发现了正统、成化、嘉靖等年间湖广米谷大量输出的记录。据奏疏载:“外省巨商,鳞集辐辏,搬运不绝,以致本省(湖广)米价腾涌。”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日韩学者关于“湖广熟,天下足”出现时间的研究进行评价。
2024-05-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有学者发现,明朝中后期“乡村”与“城市”频繁出现在士人阶层有关风俗变迁的议题中。从精神层面看,士人阶层偏爱乡村而排斥城市;从实践层面看,士人阶层却倾向于居住在城市。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变迁影响士人观念转型B.自然经济形态逐渐走向瓦解
C.重农抑商政策呈现松动态势D.传统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024-05-2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6 . 明清时期,湖州府的南浔镇成为丝织业中心。《南浔丝市行》中写道:“乡农卖丝争赴市……沿门挨户相连接……熙熙而来攘攘往,一日贸易数万金……繁华富丽压苏杭。”当地也流行一句谚语:“湖州整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这些现象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A.城市化进程加速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工商业市镇兴起D.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明代中后期,江南之苏州“洞庭之民,鲜务农耕,多商于远”;浙江宁、绍民人“竞贾贩锥刀之利”;山东济宁“多商贾,民竞刀锥,趋末者众”;河北南宫“多去本就末,以商贾负贩为利”;山西汾州“民率逐于末作,趋利如鹜”。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     
A.南北经济发展相对均衡B.封建等级秩序面临危机
C.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变化D.四民社会结构遭受冲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水利组织与社会治理】

材料   湖南湘阴县地势低洼,湘水将其分为东、西两部分,再加上资江、沅江经此流入洞庭,夏秋水涨,形成“泽国”。下图为湘阴历代发展状况。

为了应对水患,清代湘阴逐渐形成一种“按亩分堤、按提承役”的修堤护坑制度:围垸内民户轮流承充堤长,并根据本户占有的田地数量提供相应数量的人员与费用。在堤长的率领之下,每年冬季对堤垸、沟渠进行修治,在夏季上堤防汛抢险。部分知县还在“于堤总长之外,择围内之公正殷实者,任以董事之责……以收实效”。

——摘编自杨国安《按亩。分堤:清代洞庭湖区的堤筑修筑与徭役摊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湘阴地区水利型社会形成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湘阴地区水利组织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4-04-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高三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代铁的生产分为官铁和私铁,官铁主要为遵化铁。据记载,成化十九年(1483年)曾令“岁运京铁30万斤”。到万历九年(1581年),由于在市场上买私铁比生产官铁要便宜得多,因此政府关闭了遵化铁厂。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商品经济主导市场D.政治腐败现象严重
10 . [明清商帮]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中国部分商帮简介

经营项目经营特点活动范围

经营方式

商业资本投向

洞庭商帮

粮食、丝绸、布匹、染料、木材、粮食加工、花木果品、药材、买办、银行、钱庄业等以贩运业起步,到后来开辟金融实体和丝绸、棉纱等实业;以自己的家乡(苏州)为经商活动的依托点(1)运河沿线:包括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长江以南地区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2)长江沿线数省

独资经营(直接经营或委托经营)、“领本”经营、合资经营

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金融资本相结合,主要用于扩大经营规模或投资于新式企业等

江右商帮

粮食、茶叶、瓷业、纸业、布业、烟业、盐业、药材、杂货、书业、典当质押业等操业甚广、经营灵活,但资本分散,小本经营,多以本地土特产品为依托;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是借贷湖广、云南、贵州、四川、福建、两广、河南、山东、陕西、北京、两直、浙江、辽 东、甘 肃、西藏等

以个体经营为主,然后发展到结 帮 贸易、合伙贸易等经营方式

(1)生活性投资:如赡养家人、资助亲友等;(2)社会性投资:如建祠修谱、增置族田及族产、办学助读、建桥修路、救灾赈荒等;(3)产业性投资:如农副业商品生产及开设矿场等

徽州商帮

盐业、茶叶、水材、典当、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借助宗族势力,建立商业垄断,展开商业竞争,投靠封建政权,建立徽州会馆,借助宗法制度,控制从 商伙计,以长途商品贩运活动为主,兼有囤积居奇、特权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贷等淮、浙、楚、滇、黔、闽、粤、秦、燕、晋、豫等,远涉重洋、经商异国者也不乏其人,但主要集中 于三大 区 域:(1)长江中下游地区;(2)京杭大运河两岸;(3)赣江入岭南一线

族人合资经营较为突出,也有合股经营、附资经营等

买田置地,奢侈性消费,办学助读,建祠修谱,增置族产族田,赈灾助饷;但也有一些人将商业资本投向生产领域,开始向早期资产者转化

材料二   长江、汉水从湖北境内穿过,他们除连接湖北各地外,还将湖北与四川、河南、陕西、江西、湖南、安徽、江苏、上海连在一起,并通过其他河流连通华北、华南和西南各地。明清时期各地商人云集,“上而川滇,下而湖鄂吴越,皆有往者,至郡城商市半皆客民,有川帮、建帮(福建帮)、徽帮、江西帮以及黄州、武昌各帮”。清代汉口盐商首领多为徽州人担任,史籍中徽人“举盐英入荆楚”“业盐汉皋”“以盐英游荆襄”之类记载不可胜数。湖北蒲圻所产茶叶则为山西、广东商人所垄断,山西商人将当地所产茶叶运往内蒙古、新疆等地销售,广东商人则将茶叶运往南方各省销售。湖南、江西不少地方从湖北贩回棉花,如湖南邵阳县商人多贩他处棉入内,其中“来自湖北者最多”。

——摘编自段超《明清时期湖北地区商业发展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湖北地区商业发展的原因。
2024-04-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