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观察下图,导致两条统计数据线趋向一致的主要因素是(     

A.赋役制度的变革B.户籍管理的完善C.基层治理的加强D.人口流动的减少
2 . 明朝中后期,有人在评论金钱时说:“兀那东西,是好动不喜静的,怎肯埋没在一处?也是天生应人用的,一个人堆积,就有一个人缺少了。因此积下财宝,极有罪的。”这一言论(     
A.讽刺了拜金的社会风气B.体现了雇佣关系的普遍性
C.彰显了心学的自我意识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3 . 下表是地方志记载的清朝前期江南部分区域农作物的种植情况。

地区

记载

出处

松江府

郡东……种棉豆多于粳稻,而棉尤盛,其种稻者不过十之三、四

《松江府续志》

嘉定县

邑中种稻者三分之一,而种类颇多;农家多栽棉花

《嘉定县志》

太仓州

统计州县地不下八千顷,大率种木棉者十之七,种稻者十之三

《太仓州志》

据此可知,江南这些区域(     
A.农作物种植受经济效益驱动B.水稻和棉花轮作制得以推广
C.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D.商业资本介入农业经济领域
2024-05-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4 . 明万历朝前期,官员“乞休”,即主动辞职间或有之,尚不成声势;万历朝中后期,朝臣“乞休”者渐多,辞气亦坚;迨至万历朝后期,“乞休”者不待旨允,“挂冠辄行”。上述现象(       
A.源于内阁制引发的负面影响B.表明晚明国家制度运转的缺失
C.反映了朝臣对君主制的不满D.体现了晚明士大夫的价值取向
2024-05-1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容

出处

“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

清代笔记:屈大均《广东新语》

“(泉州)为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

明代笔记:陈懋仁《泉南杂志》

“(松江)肆中收布之所,曰花布纱庄。布成持以易花(棉花),或即以棉纱易,辗转相乘,储其余为一家御寒具,兼佐米盐。”

清代地方志:蔡自申《金泽小志》

“(盛泽镇)居民以绸绫为业。”

清代笔记:沈云《盛湖杂录》

“(石门镇)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清代地方志:张霖《石门县志》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早期市场经济”,请运用上表材料对此观点予以说明,并指出运用这些材料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局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南浔镇是湖丝的主要集散地,兴起于南宋,到明代中后期日趋兴旺,成为“烟火万家”“舟航辐镂”的巨镇。每当新丝上市,“商贾骈集,贸丝者群趋”,既有“乡农卖丝争赴市”,也有“客商大贾来行商”,“一日贸易数万金……”。这可用于说明(     
A.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商帮的兴起和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D.经济型市镇的繁荣
2024-04-09更新 | 591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清会典》规定奴仆优伶皂隶不得穿用丝绸、绢缎、纱罗等,但1890年12月的《申报》写道,上海人无论贫富贵贱“几至无人不绸,无人不缎”,“向之穿布者,今必服洋绸矣;向之穿绸者,今必穿缎矣”。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伦理秩序瓦解B.社会风气嬗变
C.政府统治失序D.西风东渐加速
2024-04-08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8 . 朱元璋即位之初就整肃驿站秩序,要求“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擅自乘驿传船马”者将遭到严惩。永乐以后,“民信局”出现,主要解决商人的货物运输、资金汇兑以及民营信件递送业务。到了清朝,这种“民信局”已经覆盖国内各大商埠,甚至进入澳大利亚和檀香山。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经贸发展刺激民用邮递繁荣B.商人获得政治地位
C.军事需要严重阻碍驿站发展D.外贸政策逐渐宽松
9 . 1544-1547年,仅因出海遇险被解送回国的福建人达1000多人。1547年2月单次被解送回国的福建人多达341人。据此可推知,当时福建(     
A.航海技术先进B.流民问题严重
C.对外贸易发达D.人地矛盾突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松江府朱泾镇附近四乡盛产棉花,居民又精于纺织,所产棉布闻名遐迩,这里“居民数千家,商贾辐辏”;苏州府的盛泽镇地处桑蚕之乡,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丝业重镇。这表明(     
A.江浙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交通便利促进区域贸易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市镇兴盛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