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文明交流是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类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文明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自然科学是其主要部分。这些西洋学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新鲜的:欧几里得几何及其演绎推论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世界舆图使中国人获得了新的世界概念。对此,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明代科学文化界的先进人士,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徐光启在其著述中多次谈到,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多所未闻”;从其学习与钻研中,他感到有一种“得所未有”的“心悦意满”;在驳斥反对派的诘难时,他更鲜明地指出,外来文化“苟利于中国,远近何论焉”。李之藻也说,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物理、几何等科学,“有中国累世发明未晰者”。方以智在《考古通论》中指出,西洋学术能“补开辟所未有”。这种对外域学术的开明态度,反映了中国早期启蒙学者的宽阔胸怀。

——摘编自张明《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西学中源说最初是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方以智、王锡阐等人提出的,依据孔子的“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可说明晚明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学术流传到西方后,由他们(西方人)发扬光大了的。康熙帝在《御制三角形》中提出,“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康熙帝的说法立即被士人所理解,天文学家梅文鼎也积极响应,御制“《三角形》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于是,西学中源说成为清代文化思想中对待西学态度的主流。

——摘编自张西平《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徐光启等人对待中西文化“较为清醒的认识”。结合所学,指出明末两部译介到中国的西方科技著作。
(2)根据所学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认识。
2023-04-16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黄宗羲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据此可知,作者
A.提出废除宰相之弊的补救之策B.反对君主世袭统治
C.宣扬近代“民权”的进步思想D.批判宰相专权乱政
2021-04-16更新 | 36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丽湖三地市2021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明清文化主流延续着秦汉以来的常态,而扬弃性的文化变革在潜滋暗长,所谓“常”中寓“变”,“变”中有“常”,故明清文化宜以“袭常与新变”概括。明清之际的“新变”表现在
A.否定孔孟儒学B.提倡工商皆本
C.主张民本思想D.强调社会责任
4 . 明中后期以来,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①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②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③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
④西方科技知识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
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元朝形势图                      图二 明朝形势图

材料二   观点①:明代的中国,从元代脱身以后,其实并未出现新的活力,反而自囿于空洞的天朝大国框架,一味保守中国文化,并且基于防御的心态,一切定于一尊。……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整理

观点②:晚明的大变局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而是有世界背景的,或者说是在世界潮流激荡下逐渐显现……一个启蒙时代来临了。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元、明两代对北部边疆地区的管理措施及其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二,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其核心主张,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释:选择观点①的用明代政治经济的史实说明之;选择观点②则用明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说明之。
2022-03-18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湖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末清初,近万部西方书籍被传教士带入中国,其中四百多部翻译成中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思想家均受到西学影响。康熙年间出版的《数理精蕴》是一部东西方数学家共同撰写,融中西数学于一体的教科书。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收录评述了三十余部西学著作。材料反映出(     
A.西学东渐使传统科技重生B.中外官方交流规模空前
C.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D.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动摇
2022-11-11更新 | 281次组卷 | 9卷引用:历史(浙江B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7 . 明清时期主张“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守仁D.黄宗羲
8 . 有学者认为,“文化之最易吸收异质者,为表层,即衣食住行及其所体现之情趣爱好:最难以吸收异质者,为底层,即价值观念及哲学观。”依其意,来自古印度的佛教最终融合为中华文化一部分的标志是(     
A.宋明理学的形成B.汉译的佛经词汇成为中国语言
C.本土化佛教外传D.佛教建筑艺术石窟的大量修建
18-19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清之际,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顾炎武产生“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思想,这些进步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B.封建专制统治强化并出现严重危机
C.宋明理学占主导地位
D.人民起义的推动
2023-03-29更新 | 135次组卷 | 17卷引用:考点14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10 . 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 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