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以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学者为代表的一批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家,在批判和否定宋明理学家纯粹道义论幸福观的同时,还重构了幸福的内涵。他们把人的幸福还原为平等的个体诉求,倡导重欲、尚利、贵私价值取向,不再把幸福的维度局限于封建道德的枷锁之内。他们的这些主张(     
A.凸显了经世致用的治学之风B.反映了正在成长的市民意识
C.突破了封建纲常伦理的束缚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A.“百姓日用即道”B.“心外无物”C.“存天理,灭人欲”D.“工商皆本”
2023-06-10更新 | 6735次组卷 | 32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讲“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王阳明曾谈到一个著名的“厅堂之喻”:譬之厅堂,三间共为一厅,儒者不知皆我所用,见佛氏则割左边一间与之,见老氏则割右边一间与之,而已则自处其间,皆举一而废百也。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由此可见,二人均主张
A.汇通三教B.吸收借鉴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4 .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代表着明代遗民的深刻政治反省,尤其是激烈地批判了专制制度和独裁政治,被称为"儒家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明夷待访录》撰成百余年来一直隐而不彰,以抄本形式暗暗流传,直到清末才得以大放异彩。这反映了(     
A.政治思想与现实关系密切B.政治思想必须与现实结合
C.晚清的民族危机D.政治环境决定政治思想的传播
2023-04-01更新 | 362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有弟子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答曰:“此说之弊久矣,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这位“先生”最有可能是(     
A.朱熹B.孔子C.王阳明D.黄宗羲
2022-12-1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能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公共机关)。”这表明黄宗羲
A.摆脱了纲常束缚B.提出了分权制衡的思想
C.倾向于限制君权D.表达了人民主权的观点
7 . 清代学者戴震主张,“一人遂(注:顺心;称意)其生,推之而与天下共遂其生,仁也”“欲遂其生,亦遂人之生,仁也”。仁者能达到“以我之情,絜(注:衡量)人之情,而无不得其平是也”。其观点
A.冲破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具有一定的近代民权意识
C.蕴含着朴素的人文情怀D.张扬了程朱理学的义理观
2022-01-10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孔子在中国的形象和地位被人不断拔高,成为圣人和楷模,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孔子在历史小说中被塑造为一个讲究实际利益,同时又灵活变通的人物形象。孔子的形象变化
A.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B.意在颠覆正统的孔子形象
C.符合市井民众的审美情趣D.反映了主流价值观念嬗变
9 . 明清之际,有思想家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一姓之兴亡,私也;而民之生死,公也”“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上述思想主张
A.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学理论B.是对传统思想的新突破
C.有利于维系中央集权制度D.受到西方政治理论影响
10 . 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2021-06-09更新 | 9489次组卷 | 78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