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1861年英国商船从温州运载食盐至上海,1862年英国“珍珠号”商船又从泉州运载食盐到福州。对此清政府令温州、泉州等地“无论华洋商人贩运,均将船货扣留,一并入官”,同时照会英国驻华公使要求查办相关人员和船只。清政府的举措(     
A.源于英国违背了已有条约体系B.意在扼杀太平天国运动
C.符合开办民用企业的利益需求D.扭转了贸易逆差的现状
2024-04-10更新 | 320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清朝将欧洲使节视为朝贡使节,欧洲政府寻求平等待遇的诉求也被一再驳回。而欧洲人则认为平等贸易是一项自然权利。最终,文化的冲突爆发了战争,中国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这一表述掩盖了(     
A.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B.中外制度文化的差异
C.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D.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2024-03-25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清代沿海与内地关税(包括常税与洋税)征收示意图。这主要反映出清代(     

A.国家关税主权遭到破坏B.全国统一市场尚未形成
C.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缩小D.沿海地区商品流通活跃
2024-02-27更新 | 442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向广东地方官员施加压力,迫使他们颁布告示允许华人出洋。《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确认了华人出洋的合法性,并对《大清律例》进行了修改。这表明当时(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英法侵华促进了中国现代化
C.清廷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D.政府缺乏近代民族国家观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约开商埠的模式。1898年清政府开始自开商埠。针对美方提出增开商埠要求,清政府主张自行开放,不写入商约,仅以彼此互换照会的方式加以解决。这种变化(       
A.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B.一定程度上利于挽回国家利权
C.有利于缓解19世纪末的边疆危机D.表明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2023-11-0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在中西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政府覆灭的数十年间,除了1864年、1872—1876年之外,其他时间均处于入超的地位,且入超的数额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贸易范围的扩大B.经济主权的不断丧失
C.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D.西方资本输出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2023-06-14更新 | 5831次组卷 | 49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魏源在《圣武记》中说:“水师急于陆师”“大海相逢,斗船力而不斗人力”,故“舟舰错矣,必练水师”“水师习矣,宜备水器”“如欲练战艇,则必谋所以常用之法…以粮艘为海运,以师艘护海运而已”。魏源的观点(       
A.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B.为洋务新政提供了借鉴
C.改变了国人的夷夏观念D.使清廷加强了海防力量
2023-04-08更新 | 569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漳州立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对华贷款最多的国家不断变化,1840~1911年是英国,1911~1927年是日本,1927~1949年是美国,1949~1960年是苏联。对上述变化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中国国家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B.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华政策性质的变化
C.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援依赖程度的变化D.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2023-01-07更新 | 3973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