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有史料记载,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有一支调往辽东战场的山西防军,每人腰间插有烟枪,驻扎锦州之兵勇“所用前膛枪皆锈,惟所佩烟枪甚洁”。这从侧面说明(       
A.清政府必然灭亡B.洋务运动没有成效C.清军兵员素质差D.戊戌维新变革失败
2024-02-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陈恭禄指出: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这场败仗”产生的影响是(     
A.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B.战后地主阶级开始学习西方技术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023-12-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回答:
(1)图一至图三所示场景分别与哪些战争直接相关?
(2)图一至图三中三个条约的共同危害有哪些?
(3)依据图片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4)面对列强的侵略,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2023-12-2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外资控制了中国机器采煤的91.9%,棉纺生产的76.6%,内外航运的84.4%。截至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A.边疆危机日益严重B.英国在华优势地位削弱
C.列强加紧资本输出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面对外来侵略,魏源主张在必要时以守内河为主,放弃对外洋和海口的控制。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认为,在“近日财用极绌”的情况下,务必“统天下全局通盘合筹”,必要时主张弃新疆而保海疆。这反映了(     
①列强对华侵略重点转移   ②中国人海权意识的觉醒
③晚清国防实力较为有限   ④太平天国牵制清朝精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 . 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材料中的“某一重大事件”是指(       )
A.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与清廷对峙
C.《南京条约》签订被割让香港岛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71年9月,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并认为该约签订后“纵欲倚西人为声援,断不能转白为黑”,日本不会再侵犯中国的藩属朝鲜。这反映出他(     
A.具有初步的近代外交意识B.企图利用西方国家牵制日本
C.清醒地认识到日本的野心D.力图借助朝鲜遏制日本侵略
2023-05-28更新 | 521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申报》报道了很多清政府赈灾的情况,并及时刊登有关救灾的大量上谕。然而,九十年代以后,《申报》上有关清政府的报道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地方督抚的报道越来越多。这表明(     
A.民主革命不断发展B.清政府分崩离析
C.中央集权渐趋衰落D.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9 . 李鸿章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表示:“永眠的中华开始觉醒,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相信对我国将来的进步会发生最有益的影响。”据此可知,李鸿章认为(     
A.《辛丑条约》加深了民族危机B.这场战争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 . 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天津、牛庄等十一个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反映了(     
A.清朝主动实施对外开放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中国借此扩大贸易逆差D.西学东渐逐步推动中国近代化
2023-05-04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