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某诗人读近代一战争史事感怀而作:“黄海炮声烈,长惊来者心。英雄功永在,弱主过何深。质脆瓯方破,堤决地必湮。中华入盛世,还要戒胡孙。”该战争为(     
A.三元里抗英B.中法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反割台斗争
2 . 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天津、牛庄等十一个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反映了(     
A.清朝主动实施对外开放B.西学东渐逐步推动中国近代化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2023-05-15更新 | 150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884年中法战争中,福州船政局的工人自发顶着敌人炮火,支援前线抗战将士,并奋力抢救船厂。香港的船舶工人自觉拒绝修理法国兵舰,以抵抗法国侵略,并于当年9月举行了长达35天的大罢工。这体现出(     
A.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B.早期产业工人朴素的爱国精神
C.工人运动逐渐走向联合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
4 . 《马关条约》第一款约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日本此举旨在(     
A.帮助朝鲜恢复独立B.遏制英法俄在朝鲜的势力
C.加强对华资本输出D.为进一步地扩张扫清障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面对列强的屡次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3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的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什么战争中?
(2)面对以上列强的侵略战争,列举中国人民分别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图二、图四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或重大意义)如何?
2022-01-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10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的合理性。
2022-01-01更新 | 541次组卷 | 3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学者研究发现:19世纪末,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建立大批民族工业后,当地的失业率反倒呈现出逐年递增之势,大批失业人口涌入城市并逐渐向内地转移。这种现象
A.使中国的工人阶级数量不断的减少B.说明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速度缓慢
C.是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所致D.表明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趋向没落
2021-05-18更新 | 544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8 .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各项中国家主权的不断沦丧
①被迫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
②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③获取了开放通商口岸及内河航行权
④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④②D.①③②④
9 . 近代部分人物的言论表,这些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当时
林则徐“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
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领土,提出了“塞防”与“海防”并重的观点。
李鸿章“新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并以大办海军需用大量军费作借口,主张放弃新疆,专重“海防”。

A.西方海权观的传入B.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
C.近代化运动的起步D.边疆存在着严重危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2019-01-30更新 | 2958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6-2017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