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时务报》主要编创人员一览表

姓名籍贯出生年份身份教育背景
黄遵宪广东嘉应1848湖南按察使、创始人举人
汪康年浙江钱塘1860《时务报》经理进士
梁启超广东新会1873主编康有为弟子,举人
章炳麟浙江余杭1869编辑(曾任主笔)杭州诂经精舍受业8
严复福建侯官1854撰稿人、资助者、俄文馆总办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汪大钧浙江钱塘1862撰稿人、曾任广东候补道副贡生,汪康年堂弟
韩文举广东番禺1864撰稿人康有为弟子,监生
谭嗣同湖南浏阳1865撰稿人拜欧阳中鹄等为师,同时自学西学

材料二   2《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一览表

姓名籍贯出生年份身份教育背景
陈独秀安徽怀宁1879《新青年》创始人、北大文科学长秀才、“求是学堂”、留学日本、有革命经历
李大钊河北乐亭1889撰稿、北大教授永平府中学、北洋法政学校、留学日本、有革命经历
胡适安徽绩溪1891撰稿、北大教授上海梅溪学堂、上海中国公学、留学美国
易白沙湖南长沙1886撰稿少通儒家五经,常年安徽任教,有革命经历
刘半农江苏江阴1891撰稿、北大教授常州府中学、有革命经历
钱玄同浙江吴兴1887撰稿、北大教授上海南洋公学、留学日本、有革命经历
吴虞四川成都1872撰稿、北大教授20岁之前习传统之学,留学日本、有革命主张
鲁迅浙江绍兴1881撰稿、北大兼职讲师矿务铁路学堂、留学日本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清华《戊戌至五四中国报刊思想启蒙递嬗研究——以〈时务报〉〈新民丛报〉与〈新青年〉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时务报》《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时务报》到《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的变化所体现的时代变迁。
2 . 从魏源提倡“师夷制夷”,到清政府兴办“洋务”,不过20年左右;从洋务思想到早期改良思想,也不过20年左右;从早期改良思想到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不过十年多的时间;从维新变法失败到民主革命的高涨,不到十年;从辛亥革命失败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不到十年。这说明(     
A.社会急剧变化加速思想更新B.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日渐成熟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D.政治革新助推西学东渐开始
3 . 甲午之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这说明(     
A.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B.维新思想因此得到一定传播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清政府的统治难以继续下去
2023-10-31更新 | 418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895~1898年间,强学会、知耻学会、粤学会、保国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纷纷成立。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     
A.中央权力的下移B.救亡路径的求新
C.革命力量的发展D.社会转型的完成
2024-01-02更新 | 148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时,设计了如下示意图。


根据材料,从上图①②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运用相关史实对图中所示关系进行探讨。(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条理清晰。)
2023-12-13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光绪二十四年“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反映出,戊戌新政(     
A.获得统治阶层大力支持B.难以触动封建制度根本
C.践行了康梁的维新思想D.侧重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等早期著作中以“托古改制”的手法提出了向西方学习、行君主立宪的主张。而根据内廷档案《故宫藏光绪二十四年内府抄本〈杰士上书汇录〉》的记载,戊戌年康有为上呈给光绪的两本变法参考《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非但不主张限制君权,反而鼓励光绪师法俄日,大张君权。由此可以得出(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B.历史研究需对多项史料进行对比互证
C.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了解客观史实
D.通过文献研究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22-23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最不幸时期”的中国,似乎一切问题的思考必须转换成“救亡图存”的命题才具有存在的理由。由民族救亡所引发出来的国家富强企盼,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紧紧扼住了思想家的思想走向。即便是一个较为纯粹的文化问题,也必须与国家富强建立关系才会被接受。与此相应,在近代中国,西方文明也只有作为一种救亡图存的有用工具才会被人们所认同,舍其此,它的存在与讨论就会毫无意义。

——据王人博《1840年以来的中国》改编


据材料围绕“西方文明的传播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这一话题,自拟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个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论述清晰。)
2023-12-15更新 | 142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康有为指出:“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器,而在穷理劝学。”他认为,改良教育,一是要废除八股文,二是要管理学校。他在变法时上奏的《请开学校折》中,呼吁“今者,广开学校为最要矣”。康有为的这些主张(     
A.未跳出“中体西用”的框架B.体现了全盘西化的倾向
C.利于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2023-06-13更新 | 37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898年,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愿入学堂者,均准其入学肄业,以期人材辈出,共济时艰。”由此可知,该诏书(     
①仍未彻底突破“中体西用”框架②极大动摇了守旧势力的政治基础
③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④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选官制度
A.②④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23-05-28更新 | 26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