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在近代学术转型中,孔子被“去圣化”,呈现出“宗教家”“学术家”“教育家”等不同形象;墨子则摆脱“异端”,以“实行家”“宗教家”“思想家”的面目出现;老子则去掉“清谈家”和“神仙家”的形象,转变为“民主思想家”“权术家”“革命家”。诸子多元化形象(       
A.是社会转型时期价值重估的产物B.传统文化受到国人普遍重视
C.学术研究方向引导晚清政体改革D.真实还原了诸子百家的形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898年底,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称:李以三十年之所变者若此,张以十五年之所变者若此,然则再假以十五年,使如李、张者出其温和手段,以从容布置⋯⋯亦不过多得此等学堂洋操数个而已。一旦有事,则亦不过如甲午之役,望风而溃,于国之亡,能稍有救乎?据此可知,梁启超意在(       
A.为推进戊戌维新运动争取支持B.刺激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客观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D.为戊戌维新运动进行辩护
2024-04-09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戊戌变法中,梁启超对外抱有联英联日的幻想;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希望借外力助光绪帝复位;而后,在看清了列强“保全即瓜分”的本质后,他提出依靠国民,实现国家“独立”,让中国真正成为“中国人之中国”。这一变化(       
A.反映了梁启超近代国家思想的形成B.缓和了中国与外国的矛盾
C.进一步宣传了维新人士的改良主张D.澄清了思想界的错误认知
2024-02-2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为主题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开了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文明因交流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仲音
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

——习近平


材料
作为鲜卑族政权,拓跋宏大力推行汉化改革,移风易俗,为了更好的学习汉人文化,他将首都从平城迁至洛阳,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军事上向南发动对南朝梁国的战争,大力开疆拓土。最终鲜卑族融入华夏文明圈,长期战乱的中原大地再次焕发生机,而孝文帝的改革比彼得足足早了一千多年。由于其改革极大推动华夏文明发展,所以孝文帝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之一。

——摘编自百度文库

鸦片战争前,中国作为东方的大国已经经历了两千年的封建文明史,它的文化曾经一度辉煌,对周边邻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具有不言而喻的优越感。
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关闭的大门,使中国看到了自己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学习西方的行动。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行打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西方文化也通过战争、暴力和对中国的掠夺强行向中国输入”引发了之后半个世纪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                                                                      

——摘编自百度文库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摘编自1 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时的谈话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文明的碰撞,有的同学看到了文明的融合,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召见严复时微叹道:“中国就是守旧人多,怎好?”且因废八股而骤然失业的大批士人对倡议废八股的康有为等人恨之入骨,他们控制的社会舆论成为讨伐维新派的先锋和利刃。这反映出戊戌变法(     
A.缺乏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B.废除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遭到知识分子的全面反对D.改变了传统的文化教育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近代中国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在确定中西文化关系时,最初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将西方技艺归入“器”,而中学归入“道”;稍后采用了更为有力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即“中体西用”之说;同样的态度还表现为在中国传统中寻找支持现代化的依据,这就是所谓的“托古改制”。材料旨在表明,这些“有志革新的绅士”(     
A.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
B.学习西方的态度呈现越来越灵活的态势
C.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时存在着矛盾心理
D.为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2023-11-13更新 | 648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分科指导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维新变法期间,针对废八股改策论的问题,张之洞与湖南巡抚陈宝箴呈递的奏折中称“救时必自求人才始,求才必自变科举始,……特是科举一事,天下学术所系,即为国家治本所关,若一切考试节目未能详酌妥,则恐未必能遽收实效,而流弊亦不可不防”。这种主张旨在(       
A.明确反对变法维新B.坚守传统意识形态
C.务实处理改革事宜D.重视新式人才培养
2023-11-12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每一个剧烈变动的历史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生活给人们提出了解决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的任务,进步的思想家们站在矛盾的新生方面,解释这些矛盾,提出解决的方案,阐明发展的前途。新时代的思想家们,好像是暴风欲来时的狂飙,又好像是战斗准备前的号角,他们以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抨击过去、歌颂未来。横扫前进道路上的许多旧传统、旧观念,动员并号召人们投入战斗。在历史上,差不多每一次经济和政治变革的同时都会相应地出现一次思想的解放,而思想的解放反过来又成为经济和政治变革的推动力量。

——摘编自戴逸《戴逸自选集》


选择一个中国“剧烈变动的历史时代”,结合所学的中国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历史时代的“思想家们”对于社会变革与发展作出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剧烈变动的历史时代”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9 . 维新变法期间,严复在《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诸文,倡导“鼓民力”“开民智”“新民 德”,培植近代国民的“血气体力”“聪明智虑”和“德行仁义”。这说明严复(     
A.否定传统儒家思想的内涵B.旨在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C.侧重倡导变法的务实之风D.主张改造国民思想以救亡图存
2023-09-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所示为19世纪90年代后期《时务报》的创办者汪康年与其士绅友朋的书信往来统计。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政治类问题

类别

件数

经济类问题

类别

件数

文化教育类问题

类别

件数

外交类问题

类别

件数

变法

77

铁路

42

学堂

69

中英交涉

7

议会

00

商务

56

科举

18

中俄交涉

12

民权

13

财税

9

办报

11

中日交涉

4

吏治

23

农业

25

留学、译书及其他

31

胶州事件

21

其他

16

矿业

57

军事问题

战争

11

综合

反教事件

17

其他

15

军事教育及其他

15

社会问题及国内局势

96

A.改良道路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B.中体西用流行于世
C.清政府试图通过立宪消弭革命D.全面西化思潮出现
2023-07-17更新 | 15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冲刺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