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年,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要抵御列强的侵略,就要推翻腐朽卖国的清朝统治,于是,“大倡革命排满”。而在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则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五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这一变化说明(     
A.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B.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且曲折
C.民族和民主意识的开始觉醒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2 . 1881年,首批留美公派学生因逐渐洋化,被清廷视为大逆不道而提前召回;1905年后,新式学堂毕业或留学回国的学历却成为进入仕途炙手可热的凭证。这一变化(     
A.促进了清政府全面推广新式教育B.导致民主科学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清政府统治需要D.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3 .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期,湖北新式教育发展快速。1903年,湖北已有留日学生91人,两年后激增至1700余人,湖北还向欧美各国派遣了一定数量的留学生。以至于慈禧太后1907年说:“造就人才的是湖北,我所虑的也在湖北。”由此可知当时(     
A.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B.民主思想的传播威胁到清统治
C.清政府改变了鼓励留学的政策D.清末新政受到知识界普遍拥护
4 .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春

——摘自《邓小平文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2019-11-19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A卷)试题
5 .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源于朱元璋反元口号“驱除胡虏,恢复中华”,1905年又将“恢复中国”改为“恢复中华”。这一变化反映了孙中山
A.具有种族革命的倾向B.带有狭隘的民族观念
C.追求民主革命的目标D.倡导各民族一律平等
6 . 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曾多次实现思想认识上的“华丽转身”。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他力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他以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为国旗。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了当时中国
A.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
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
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7 . 五四运动后,《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广泛传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着某些契合点。近年来,关于《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素,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团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三:李大钊在1919年7月《每周评论》上发表的《阶级竞争与互助》一文提出:“一切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根萌,都纯粹是伦理的。协合与友谊,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就可以发现出来社会主义者共同一致规定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协合、友谊、互助博爱的精神,就是把家族的精神推及于四海,推及于人类全体的生活的精神……”同年,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写道:“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的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
材料四: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1)材料一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理论诞生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大同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概括指出孙中山对大同思想的新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政策由此发生了怎样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对大同思想有何新发展?为此李大钊所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各是什么?文中的“第二次飞跃”带来了哪些成果?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主一词古已有之。在中国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高统治者。Democracy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含义
时段
人民权利
民主政体
民选领袖
君主
总数
1864—1894
12
323
7
5
347
1895—1900
149
640
102
7
898
1901—1908
391
1210
39
0
1640
1909—1914
76
490
16
0
582



阅读以上材料,任选两个时段,提取有关中国近代对民主问题关注程度和民主内涵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简要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12-13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八中高二下期六月段测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