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下图为20 世纪20年代出版的杨柳青年画《喜庆大来》。该画描绘的是,年终岁末一富户公子衣锦还乡的“盛况”:他驾着福特T型硬顶轿车归至府门外,车内装满元宝,正在由三名儿童从车上搬下运送回府。由此可知,该年画(     

A.说明汽车得到广泛应用B.折射出交通的立体化趋势
C.迎合了民众的审美情趣D.体现社会生活的全盘西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说:“从戊戌到义和团再到辛亥,由托‘古’到灭洋再到皇权倒塌与复辟,纷纷扰扰,于是怀疑、否定与批判成为他们的特色。他们力求突破19世纪以来盘踞在人们头脑和思想观念中的‘体用二元’僵化思维模式。”该学者意在说明(       
A.五四运动导致知识分子阵营决裂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性的解放
C.当时各流派思想出现融和的趋势D.新文化运动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
3 . 1915年,以高(阳)保(定)为中心的织布区域内,共有平面(织)机五千六百余架,至1919年增至两万一千余架。此间,织布之风“很快传布到离城四五十里的农村”,“人民几有织布为主,耕地为辅的趋势”。这一区域织布业的发展(       
A.缘于民族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B.改善了近代工业的结构
C.得益于引进新的商业经营形式D.实现了“富强救国”目标
2024-04-16更新 | 21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人认为“天覆地载,人居于中”,“天道”与“人事”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星占”备受尊崇。古人还以“正朔”代表历法,每当朝代更替时,新的朝代都会制定一套新的历法,即“改正朔”。它象征着一个崭新的王朝的崛起。汉代采用太初历,其优点是解决了秦及汉初颛顼历与民俗相矛盾的问题,它明确规定一回归年由二十四节气组成。祖冲之将岁差法引进大明历,这就开创了中国历法改用岁差的先河。南宋统天历提出了回归年长度随时间推移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的观点,元代郭守敬对二十八宿距离测量的精确度是空前的,精确度较宋代提高了一倍。明代的《崇祯历书》、明末清初的《天经或问》等,汇集了域外的历法成就。

——摘编自张培瑜等《中国古代历法》

材料二   孙中山以阳历191211日为民国元年元旦,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共和成立,不用皇帝年号,改为民国纪年,便于民众记忆;二是阳历没有闰月,减少了农历中闰月的换算,便于年度预算;三是与国际上普遍采用阳历的潮流相适应。19121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这部历书将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摘编自左玉河《从“改正朔”到“废旧历”一阳历及其节日在民国时期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历法变革的原因,指出其变革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历法改革措施,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5 . 据统计,自民国建立到1915年,女子学校和女学生数量基本上呈增长趋势,到1915年,女子学校数量达3766所,占全部学校的2.9%,女校学生数量达180949人,占全部学生的4.2%。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教育平等逐步实现
B.民主观念影响扩大
C.女性解放意识增强
D.教育救国思想萌生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为洪宪元年一份关于再次婚嫁的文书。这件珍贵的文物见证了(       
A.北洋政府的反动B.新旧观念的碰撞
C.社会进步的趋势D.现代文明的普及
2023-12-05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六)历史试题
7 . 如表是1913年—19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A.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均呈增长趋势B.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卓有成效
C.中国民族工业彻底摆脱了列强控制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8 . 下图为江苏无锡电力灌溉区的相关数据。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资料来源:戚墅堰电厂:《戚墅堰电厂电力农田灌溉之成绩》,《电力》1930年第1期
A.近代工业获得一定发展B.南京国民政府支持农业灌溉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D.电力在乡村中发挥主导作用
9 . 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推动了思想领域的革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陈独秀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长文中提出了“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的观点,指出中国“宗法社会以家庭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一家之人,听命家长”,表现出强调服从君父、移孝作忠的权威主义特质。最后结论是:“欲转善因,是在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

——摘编自孙邦金等《陈独秀的家庭伦理观与近代中国的“家庭革命”》

材料二   19226月,中共中央第一次发表对时局的主张,肯定了辛亥革命,认为它“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是首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评价辛亥革命。

——摘编自陈金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话语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家族本位主义”形成的历史原因,简析陈独秀探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用关键词概括中共中央认识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角度。结合所学,分析上述认识形成的时代背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思想家时空分布统计表   单位:人   

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边疆地区合计
春秋战国至北宋912710119
南宋至明清16731510114
晚凊至近代12510440
合计1081252614273

——摘编自匡亚明《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思想家在地理分布格局演变上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思想家地理分布格局演变的原因。
2023-05-12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